1.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机遇在哪里?

2.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扶持

3.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支持

4.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5.新能源汽车有哪些政策支持?

6.新能源汽车政策发展阶段

7.新能源车有什么政策优惠

8.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_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新能源汽车政策

为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报警信号要求,需要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另外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

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桑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机遇在哪里?

新能源汽车再次迎来重磅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这一意见的发布明确了对支持农村地区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具体安排。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称,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要抓紧补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打消在农村地区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后顾之忧。“希望通过出台《意见》,进一步激发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引导农村地区居民更多选择绿色出行,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的活力。”

国家层面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出面支持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主要是因为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市,而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速并没有达到此前业内预期的水平,为了进一步促进销量,进一步扩大新能源车的销售市场,完善充换电等基础设施是重要途径之一,而广大农村市场在此前的数据统计看来,可挖掘的销量空间还非常可观,所以在农村地区完善充换电等基础设施是打开销量的必经之路。

另外,这几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的执行使得新能源车的销量被带动累计超过400万辆,而这些卖出去的车辆更加迫切得需要在农村地区拥有方便、快速的补能系统。农村地区充换电系统的完善也是对这些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中卖出的车辆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福建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超七成。并且这些公共充电桩一般集中在城市,乡镇和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匮乏问题相当严重。大部分县级市底下平均2-3个镇才能共享一个充电站,这对于在农村生活,或是逢年过节需要回老家探亲的新能源车用户来说,补能问题成为了最大困扰。

销售服务方面,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引导加快建设联合营业网点、建立配套售后服务体系等。

而这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将会在未来三年内使得公共充电桩设备呈几何增长,由此带来的新能源车销量的增长也将相当可观。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扶持

就在昨天(10月9日),为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与之前的"意见稿"有何不同?

较为明显的变化有两处: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了快充的重要地位;二是公共服务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方面,稍微放缓了节奏,从100%下调到80%。

针对充电设施方面

之前意见稿的表述:"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

现在的表述:会议提出,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分析:

从这点可以看出,"快充"这个目前能够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的最优方式高度关注和认可。根据我们之前的用户调查,绝大多数消费者放弃购买电动车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续航焦虑。事实上,目前市面上许多电动车的NEDC续航能够在500公里以上,这个数据已经与燃油车相当,因此消费者的续航焦虑本质上是补能焦虑。

截至2019年,我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仅70.3万个,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私人充电桩占新能源汽车数目的比例仅为18.4%。这就意味着,每10台新能源车中,只有两台有私人充电的条件。

那我们公共充电桩的数量是否够用呢?截至2019年12月,现有充电桩保有量超过108万个,而真正可用的公共快充桩的数目仅为21.69万个,但是却需要服务310万的无桩车主,车桩比例是1:14,对于单次充电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的电动车而言,这样的比例是严重不足的。

此外,由于我国的充电桩分布不均,车主们很难就近充电。即便是驱车找到了充电站,由于部分停车场所出于利益因素以及部分车主不够"自律"的原因,电动车充电车位常会不对外开发,甚至还会被燃油车"霸占"。因此,加大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快充建设就成了解决补能焦虑的关键因素。

针对共用领域电动车方面:

现在的表述是:?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而在此前的意见稿中,同样时间限制、同样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比例是100%。

分析:

简单来说,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是影响国内电动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地方。特别是以出行服务为代表的大客户订单,对新能源汽车销量都有过显著贡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这里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从100%下调至了80%,虽然说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带来一些影响,但是不难看出,这样的调整后,没有了"一刀切",从侧面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也让公共领域车辆选择更加的接近实际使用情况。

电动化来袭,有什么新变局?

变局之一:特斯拉等新势力崛起,互联网、半导体等科技巨头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重塑、核心价值链重构,部分OEM未来或沦为代工厂。

变局之二:当今欧洲、日韩等国纷纷加速电动化转型,一次次验证十年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前瞻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的规划和培育,已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与此同时,为了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点料",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国产后的Model?3一飞冲天,给中国新能源领域带来了"鲶鱼效应"。其中,不少中国造车新势力已经被这条鲶鱼"拍死在沙滩上",另一方面,也让许多搞研发,有技术的新星车企脱颖而出。

变局之三:汽车产品属性更加多元,汽车将成为软件定义的智能移动终端。

嘿电总结

面对汽车业百年大变局,中国汽车强国之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换道超车"需要政策与全产业链的通力配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支持

新能源汽车正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以下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详细介绍:

1. 电动化: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出台的减排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也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预计未来几年,电动汽车将继续迅速发展。

2. 混合动力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驱动系统,以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尾气排放。混合动力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还能为车辆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预计混合动力汽车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3.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支持。和能源公司正积极投资充电站建设,以提供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充电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快速充电网络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4. 智能化和互联功能: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注重智能化和互联功能的应用。车辆与智能手机、云端服务和智能家居系统的连接,为用户提供更多便捷、个性化的驾驶体验。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更加智能化,融入更多互联技术。

5. 新能源技术创新:为了提高电池容量、充电速度和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技术将继续创新。例如,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有望提供更高能量密度和更安全可靠的电池解决方案。另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进展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是电动化、混合动力技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和互联功能的应用,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创新。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成为主流,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导者之一,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下是中国的一些主要新能源汽车政策:

1. 财政补贴:中国实施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向购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提供补贴。补贴金额根据车型和续航里程等因素而定,旨在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

2. 免征购置税:中国对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购置税。这项政策使得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相对传统燃油汽车更为优惠。

3.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积极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充电桩和充电站网络的扩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能源公司、城市运营商和企业加大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

4. 新能源汽车配额制度:中国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要求汽车制造商销售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通过销售新能源汽车可以获得积分,未达标的制造商需支付相应的罚款。

5. 城市限行豁免:一些中国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给予限行豁免政策,即新能源汽车可以在限行时段内自由通行,而传统燃油汽车则受到限制。这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好的出行便利性。

6. 技术研发支持:中国通过资金投入、研发项目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还设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行业发展和企业创新。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是不断演进和调整的,具体政策内容和力度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因此,如果您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感兴趣,建议您查阅中国相关部门或官方网站上的最新信息以获取准确和详细的政策内容。

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支持

我国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院常务会议对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领域做出部署,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据央视报道,会议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及下一步重点举措汇报,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

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

会议明确,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汽车是消费的大头,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0。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也是近年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对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等作出具体安排。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政策持续加力有助于产业克服多因素影响,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巩固优势地位。

国常会还提到,要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等方面,分批次加快推出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增强政策有效性。要着力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打通政策落实堵点,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宏观经济整体上保持回升向上势头,但仍存在内需不足、市场信心有待进一步提振等问题。着眼于扭转经济修复节奏放缓势头,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既需要宏观政策相机而动,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更需要着力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王青认为,国常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旨在有效解决当前民间投资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具体实施细则出台。当前有效提振民间投资信心,首先是持续优化舆论环境,其次是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切实放宽市场准入,解决“明放暗不放、虚放实不放”问题。最后,短期内在融资环境、税费减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不仅会促进民间投资,还会对稳就业、促消费发挥积极作用。

新能源汽车有哪些政策支持?

11?月?2?日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规划》提出,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加快突破关键制造装备,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将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加强高循环寿命动力电池技术攻关,推动小功率直流化技术应用。鼓励地方开展?V2G?示范应用,统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电力调度需求,综合运用峰谷电价、新能源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气象、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预报系统信息共享与融合,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鼓励“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

《规划》指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规划》指出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以及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此外还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鼓励充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完善充电设施保险制度,降低企业运营和用户使用风险。

《规划》要求,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优胜劣汰,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务等措施,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政策发展阶段

新能源汽车政策:

1、2017年2月9日,北京科委等相关部门召集车企宣布了2017年的地方新能源补贴政策,确定北京地方国补地补不超过新车售价的60%;

2、2016年12月30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其中规定地方财政补贴(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于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

3、据官方信息,2017年起国家及地方的新能源车补贴将进一步缩减,在2018年度,补贴政策将进一步缩减,直至最终取消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就是说,在2017年,欲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还有约4.3万个名额虚位以待(含公户指标)。以至于摇号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推出,纯进口新能源车优势凸显;

百万购车补贴

新能源车有什么政策优惠

新能源汽车政策发展阶段

1.萌芽期(2001~2008年)

这一时期出台了相关的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同时开启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项目,新能源汽车被正式推出。在这一阶段,示范推广的试点在进一步的推广和加深,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不断出台,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代表政策为《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车示范推广试点等通知》。

2.推广期(2009~2014年)

这一时期出台了相关的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同时开启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项目,新能源汽车被正式推出。在这一阶段,示范推广的试点在进一步的推广和加深,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不断出台,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代表政策为《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车示范推广试点等通知》。

3.高速发展期(2015年至今)

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与推广期类似,涉及推广试点、政策补贴等主要方面得以完善,但不同的是,这一阶段政策扩充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因此对动力电池要求更高。自2015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标准在不断调整,呈现出技术门槛不断提高,补贴的额度不断退坡的变化趋势。代表政策为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该政策的发布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入了新的阶段,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在2016~2020年继续实施,补贴逐年退坡。

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新能源车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分别是:

1、生产者:补贴汽车的生产厂商,即生产者;

2、消费者:补贴汽车推广单位,即消费者;通常用在交易中直接扣减补贴费用,将剩余金额与消费者结算的方式。

1、车辆购置税,相关规定,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规定,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与财政扶持的口径一致);

2、车船税,相关规定,“对使用新肩形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政策的通知》规定,“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该文件明确指定,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与财政扶持的口径一致)。并制定认定标准,如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电功率比大于30%;等等。此后,三部委曾联合制定两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减免车船税的车型目录》,分别见于三部门公告2012年第7号和第25号,只有目录里的新能源汽车才能享受免征优惠;

3、增值税,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规定,增值税纳税人购进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法律依据

《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产学研用结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充电设施生产建设运营企业要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安全和性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引导,市场竞争拉动。地方要相应制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划,促进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和规范市场准入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充电运营服务。

双管齐下,公共服务带动。把公共服务领域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突破口,扩大公共机构购新能源汽车的规模,通过示范使用增强社会信心,降低购买使用成本,引导个人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因地制宜,明确责任主体。地方承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主体责任,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

(十)加快售后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整车租赁、电池租赁和回收等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要积极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加快品牌培育。地方可通过给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保护投资主体初期利益,商业场所可将充电费、服务费与停车收费相结合给予优惠,个人拥有的充电设施也可对外提供充电服务,地方负责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研究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探索利用基金、押金、强制回收等方式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建立健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

(十一)积极鼓励投融资创新。在公共服务领域探索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的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运营模式,在个人使用领域探索分时租赁、车辆共享、整车租赁以及按揭购买新能源汽车等模式,及时总结推广科学有效的做法。

(十二)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创新中的应用水平,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运营服务,加快智能电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带来更多便利和实惠。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财政补助管理暂行办法》公共服务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混合动力车(节油起码比传统汽车高5%以上)最低补4000元,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补贴最高为25万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扩展资料:

1.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跨国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2. 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2015年以来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产业进入叠加交汇、融合发展新阶段。必须抢抓战略机遇,巩固良好势头,发挥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等领域优势,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