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f1赛车型号_f1法拉利赛车轮胎
1.F1赛车引擎,轮胎比赛使用规则?
2.F1在最高时速时!它的轮胎每秒会转多少转!
3.F1法拉利赛车有多少马力?
4.F1法拉利车队的赞助商有哪些?
5.介绍一下F1里面的轮胎及其作用?
6.F1各个车队相对应的各大汽车厂商是哪些
7.最快的F1赛车出现在哪一赛季
8.F1赛车风靡全球,比赛中为什么要频繁换轮胎?
因为F1赛车是引擎后轮驱动
以下是法拉利F2007的车辆介绍,应该对你了解车的结构有点帮助吧!
法拉利的新车,通过查看技术参数就可以发现的变化是,轴距大幅增加了,而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学问。法拉利老车型248F1的轴距为3050毫米,新车F2007达到了3135毫米,增加了85毫米之多。这在大多数车队都在为新规格的普利司通轮胎而缩短赛车轴距、前移重量的情况下,似乎让人费解。?
对此,法拉利的底盘总监科斯塔(Aldo?Costa)这样说道:“这纯粹是因为空气动力学。我们不相信在本质上会对车辆的动力学造成巨大的冲击。相反,这为我们以更好的方式发展空气动力学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但科斯塔的话,或多或少在弱化加长轴距带来的负面效应。关于这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新轮胎发生的变化。冬季测试期间,普利司通方面已公开承认,与上赛季相比,新轮胎结构明显更弱了;不论是前胎还是后胎,都比两家轮胎供应商提供轮胎的时期要弱。但是后轮扮演着更大的因素,这正是大多数车队缩短赛车轴距、前移重量的原因。?
回到法拉利的新车,车队在新车发布会上表示,F2007增加的85毫米全部用于驾驶舱和前轮之间。以这种方式增加轴距,将对赛车的重量分配带来主要冲击,必然造成赛车的重量后移,显然这与普利司通的新胎特性是背道而驰的。那么法拉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又牵涉到另一个因素,新的撞击测试规则。?
FIA在本赛季,引入了更加严格的车尾撞击测试,造成车尾的气流效率受到影响。法拉利的空气动力学小组认为,夺回由于新尾锥造成车尾损失的下压力,比名义上的重量分配要求更重要。而且模拟工具告诉他们,即便是后轴的负荷增加,但只要能制造更强的后部空气动力学抓地力,以防止后轮出现滑动,同样能缓解后胎的负荷。换言之,加长轴距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可以通过空气动力学来克服的。?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法拉利在设计赛车的首要出发点是空气动力学,而不是如何去适应轮胎。当然,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法拉利凭借与普利司通多年的合作,早已知道日本轮胎的秉性,即便是新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法拉利也不会落在他人之后。?
从本质上讲,F2007与248F1每一处空气动力学外貌的区别,都源自于设法提高通向尾部的气流,以克服更加严格的车尾撞击结构带来的负面效应。按照新规则规定,新尾锥不仅要求具有更高的吸能能力,其形状也进行了严格规定,而正是因为强制规定的外形,阻挡了中央扩散器的气流通道。因此扩散器的气流流量受到了限制,唯一弥补损失的下压力的办法是提高气流的流速。?
而加长的轴距,将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还有新的零龙骨前悬挂结构和新的散热器设计。F2007的散热器接近呈水平放置,这样允许赛车侧箱的下沿内切的更加厉害。因此创造了更加有效的低压区,加速了气流沿着侧箱流向车尾。另外,更紧凑的车尾包装也促进了车腰收的更细。综合这两个新特征,大大的提高流向车尾横梁翼气流的速度,引导更多的气流从两轮之间流过,而不是让其从轮胎两侧散失,成生更多的阻力。?
关于车尾横梁翼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老车型248F1劈开的设计方案被保留了下来,这样主要是能够让中央的扩散器设计的更大。但是由于新赛季引入新的车尾撞击结构,因此大多数其他车队的设计师都认为,这样的设计将不再具备优势。不过很显然,法拉利的空气动力学部门主管埃里(Johe?Iley)可不这么认为。?
在空气动力学方面,F2007的变化还有散热器的入口和出口都进行了重新设计,这反映了散热器的不同的放置方式和尺寸的增加(关于F2007的尺寸加大,本文后面还将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从刚刚发布的新车,到本文截稿为止,F2007都没有安装散热烟囱(但预留了安装位置),只在侧箱机盖上开凿了大面积的散热窗,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新车还在变速箱的正上方开了一个气流出口。这在法拉利车上还是第一次。?
法拉利在新车发布期间已明确表示,当前的车身套间是临时的,前翼和尾翼都是直接沿用248F1。前往墨尔本,会被换上新的。另外,实战版本的车型可能会重新装上位于鼻锥上的气流调节片,以将更多的气流向车尾输导。?
二,零龙骨前悬挂?强化的单体壳?
为了提高空气动力学效率,法拉利最终还是抛弃了一贯坚持的单龙骨设计,改用零龙骨布局。但是需要特别提到的是,F2007的下叉臂并不是直接连接到底盘上,而是像退化的双龙骨一样,通过两根微微凸出的加强筋与底盘(单体壳主体)间接相连。?
这使得该区域的单体壳得到了加强,至于是否增加重量法拉利并未透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会对悬挂几何结构的调节,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前文中提到,新车的轴距增加了,因此为了保证赛车拥有同样的扭转刚度,对单体壳进行强化成为必须,赛车的质量因此增加。?
关于赛车的重量增加还包括散热器。F2007为了让侧箱下沿收的更窄,被迫改变了散热器的放置角度。新车的散热器类似于F2004的方案,接近水平放置。根据空气动力学设计的要求,侧箱的气流入口越小越好,当然,这与将侧箱下沿收的更窄的思想刚好吻合,但它同时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如何维持其散热能力?在技术水平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既要缩小进气口尺寸,又要保持热交换能力不变,唯一的办法是增加散热器自身的尺寸,因此,F2007的散热器更大更重了。?
提到质量,还有一点。法拉利在新车发布会上公开承认,单独为满足更加严厉的车头、车尾以及侧面撞击测试,新车的重量就增加接近十公斤,如今再加上上面提到的强化底盘和加大散热器带来的额外质量。因此,F2007配重自由度必然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当然,新规则带来的大约10公斤的质量,对于所有车队都是平等的,同时引发的外观变化也基本一样。“在鼻锥的溃缩变形形式上,必须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而车尾,FIA不仅规定了尾锥撞击结构能够吸收的最大的G值,还规定了空间要求,所以每一支车队尾锥的尺寸和形状都是一样的。”法拉利底盘总监科斯塔解释到。而这也正是MP4-22的尾锥改为传统设计的原因。?
在底盘方面,要谈到的最后一点是后悬挂。新车的后悬挂保持了原来的结构,即扭杆与中央的萨切斯旋转减震器相连。在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旋转减震器是目前减震器中最紧凑的结构。它由萨切斯在2003年率先开发出来,法拉利F2003-GA是第一辆配备这种减震器技术的赛车。?
言归正传,虽然F2007的后悬挂目前是使用的老结构,但改进工作会接踵而至。目前,一个旨在降低后胎工作负荷的发展项目正在进行。去年在赫雷斯对07款的轮胎进行首次测试时发现,软配方的轮胎在所有车上降级的速度都非常快,这使得改进后胎工作负荷的发展项目变得更加急迫。?
除了应急方案,法拉利一种新的悬挂结构正在酝酿中,在季中推出,具体时间未定。?
三,?引入无缝变速箱?优化引擎性能?
从F2007开始,法拉利加入了由迈凯轮和本田率先开创的无缝变速箱俱乐部,只是法拉利更喜欢将这套系统称为快速换挡变速箱(quick?shift?gearbox)。“他几乎是同时换挡,节约了从一个挡位切换到另一个挡位的时间,科斯塔(Aldo?Costa)在谈到新变速箱时说道。?
2006年4月17日,法拉利首次对外公开正在开发自己的无缝变速箱系统。只是他们的路走的有些曲折。“现在我们正在测试这套系统,但是它不会在本赛季的比赛中使用。在我们最初的中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同时拥有极高的可靠性,但是系统太复杂了,不利于维护保养,又重又昂贵。”前技术总监罗斯-布朗(Ross?Brawn)在当时说道。“所以我们打算造一个比较简单的,但这同时会伴随着一些风险,因此我们仍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将风险降至最低。”?
根据布朗在公众场合的口吻,他自始至终都在弱化无缝变速箱的优势。“使用无缝变速箱是有一定优势,但是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和旧变速箱一样,新变速箱也用了碳纤维的外壳。但是进行了重新塑形,以满足尾部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新的尾锥规则要求。?
引擎方面,法拉利的056在上赛季末被认为是最强的心脏。本赛季的版本是其基础上优化的产物,但是代号没有变。056?V8的活塞直径设计达到了FIA允许的上限:98毫米。新的引擎总监西蒙(Gilles?Simon)表示,从提交引擎开始,改进工作便一直在进行,尽管是非常小的改动,但是效果很显著。当然,法拉利也需要对电子系统进行重新调整,以满足19000转/分的转速限制。?
“FIA允许我们对燃烧室、凸轮轴和阀门进行改进,加上我们还减轻了一些部件的质量,使得引擎的扭矩输出曲线增强,并提高了可靠性。当然,我们还会与壳牌携手发展燃油和润滑油,同时会改进气箱,并着眼于减少引擎的内耗。”西蒙在谈到新引擎时说道。
F1赛车引擎,轮胎比赛使用规则?
国际汽联颁布的关于方程式赛车的定义中明确规定了,方程式赛车是不能有车轮盖的。
在F1赛车中,因为车速过快对车轮的磨损消耗极大,如果有车轮盖那么换车轮的速度将会直接降低,同时会加大换车轮的失误。
车轮盖安装后,把制动盘和制动卡钳都蒙在里面,会影响制动盘的散热,加剧制动系统“热衰退”,造成制动力下降或丧失
车轮盖在比赛中,是最容易脱落的,在比赛中会有安全隐患,也正是因为这个被国际汽联给禁止了。
F1在最高时速时!它的轮胎每秒会转多少转!
F1赛车比赛使用规则
练习赛:
每次练习赛中每支车队只能使用两辆赛车。车手人选不限,确定的第三车手人选或者正式比赛车手都可以驾驶。前两场练习赛将于大奖赛周末的第一天(通常是周五,摩纳哥是周四)举行,时间从1小时延长至90分钟。
轮胎:
独家轮胎供应商需要在整个赛季年为每支车队提供材质、规格相同的轮胎。每站比赛只能提供两种规格的轮胎。每位车手每站比赛使用的干胎数量将从7套增加到14套。第一天练习赛中每位车手最多使用4套,剩下的10套留给比赛的周末。
引擎:
一台引擎使用两站比赛的规则计时区间只包括第二天练习赛和正式比赛当日(周五/周四练习赛不在此列)。引擎冻结的版本即各支车队在2006年最后两站比赛中使用的引擎规格将作为2007、2008、2009和2010年的引擎使用。
安全车:
安全车出动时,在所有赛车依次排序在安全车后之前,赛车禁止进站。这一条是为了禁止所有赛车意图在安全车出动时迅速驶回维修区加油的企图。
在安全车回到维修区,比赛重新开始之前,所有夹在比赛车之间的被套圈赛车必须驶过正常圈的赛车以及安全车回到队伍最后。
赛会:
赛会有权处罚赛车退后发车。
同时,FIA也公布了部分已经确定的2008年F1比赛规则雏形:
1,除了比赛之外,FIA的标准电子单元系统(ECU)在测试中也必须使用。
2,更换引擎将受到退后10位发车的处罚。
3,更换变速箱将受到退后5位发车的处罚。
4,每站比赛调整变速箱的齿轮比必须在FIA的监督下进行。
5,在有足够的事实证据证明并非人为故意所为的情况下,齿轮比受损可以更换,不会受到处罚
F1赛车引擎
气缸多,排量小
大家常常在电视中见到F1在赛道上风驰电掣般地高速飞奔,多数人会认为F1的赛车一定装备了大排量的发动机,其实不然,目前国际汽联(FIA)规定F1赛车所用的发动机排气量不得超3升,汽缸数不得超过10个,每缸气门最多为5个。据了解,一台赛车的发动机大约由6000个零件组成,造价超过13万美元,而且每一场比赛用过之后就必须更换。目前F1赛车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可超过600千瓦,安全转速更高达16000转/分钟。
油耗惊人
用的燃料同样是以无铅汽油为基础,在全油门的情况下,一部F1赛车的发动机每小时要耗掉60-70公升的汽油。
F1法拉利赛车有多少马力?
F1是"Formula One"的缩写,中文译做"一级方程式赛车".所谓一级方程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限制制造赛车,其中等级最高的就是"F1"。
F1大奖赛、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被称作是世界三大体育赛事。
目前F1共有11支参赛车队,22辆赛车参赛,每年规划有17站的比赛,通常约在三月中开跑,十月底结束赛季。每站比赛可吸引超过10亿人次透过电视转播或其他媒体观赏这世界顶级的赛事。
F1驾照
就象一般的道路驾驶车辆一样,F1也需要驾驶。F1的驾照是一张由FIA发给的特别驾照:“FIA super licence”(国际汽联超级执照),这张车手执照只发给在F3000、F3或CART系列赛事中表现杰出的车手。通常一位车手要花8年时间才能从小型赛车(karting)逐步普及到F1, 但事实上仅有极少数人能够有此能力和机会获得这象征登上赛车金字塔顶端的F1驾照。
年度锦标
F1在年度锦标分为两种,车手锦标及车队锦标。在很多F1专家眼中,车队锦标的价值大于车手锦标。计分方式是用积分制,车手和车队的积分都是累计的,比赛前六位的赛手及所属车队依序可得到10、6、4、3、2、1的积分。如比赛在位达全部赛程75%时被迫中止,则积分必须乘上1/2。
维修站
F1在决赛过程中必须视轮胎的磨耗及油耗的状态进入维修站换胎和加油,被称为Pit Shop 需要21个人来共同完成,F1车队的维修工作人员通常花6到12秒来为赛车加油及换胎。按照现今F1车队的水准来说,通过团队的合作可在7秒内完成对一辆F1赛车的换胎并加满六十公升的汽油。
>记分方式
F1比赛的记分制是:比赛的前八名都有分数,依次是10,8,6,5,4,3,2,1.第八名以后到达终点的车手不记分.无论是晴天或刮风下雨F1比赛都照常进行.
F1旗语
黑白相间旗: 通常代表比赛结束
红旗: 红旗只会出现在起始/终点线,当红旗出现时即比赛已被终止.
黑底红圈旗: 通常伴随着一个号码旗,警告该车手他的赛车出现了机械问题,必须进维修站.
蓝旗: 在比赛中,如果蓝旗舞动则表明后方有车准备超车,立即让路,不然的话将可能被处罚.
黑白旗: 通常伴随着一个号码旗,以对该车手非运动行为(即违规)的警告.
红黄条纹旗: 警告车手前方赛道路面较滑(通常会是油渍)
黄旗: 显示有事故或者危险,禁止超车.单黄旗舞动表示放慢车速,双黄旗舞动表示放慢车速并随时准备停车.
黑旗: 通常伴随着一个号码旗,指示该车手必须回维修站.这个手续通常是用来对车手进行罚停.
绿旗: 表示危险已经解除,禁止超车的命令也同时被解除.
F1赛事的基本规定
F1年度锦标o积分制(Championship points):F1的年度锦标分为两种:车手锦标及车队锦标。在很多F1专家的眼中,车队锦标的价值大于车手锦标。计分方式是用积分制,车手与车队的积分都是相加累积的。F1赛事成绩的评分是由国际汽联(FIA)依据每站赛程比赛的结果来评定积分的。每站F1比赛的第一名车手和车队各得10分、第二名各得8分、第三名6分、第四名5分、第五名4分、第六名3分、第七名2分、第八名1分。
车身底盘 (Chassis):赛车的基本架构包括悬吊系统、钢圈轮胎及其他各类车材的组合。一辆高科技F1赛车的车身底盘是由碳纤维板和其他材料合制成的,底盘非常的轻巧而且强力大耐用。
制造商/车队 (Constructor):F1赛车的制造商是指车身底盘的制造者,而不是指引擎制造商。按照规定,底盘制造者的名字通常是放在引擎制造商名字的前面,在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车队冠军的荣耀是颁给车身底盘的制造商。
减速弯道 (Chicane):在直线赛道上设置的连续弯道,用来降低赛车的车速。
发夹弯道(Hairpin):难度非常高,车手驾控非常棘手的弯道,通常是180度象发夹似的弯道路段。
赛车驾驶舱 (Cockpit):赛车车身结构内车手驾车的座位区域,是专为车手量身定做的,车手在座位内仅可转头、手及脚。
乱流 (Dirty air):急驶中的赛车所产生的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气流。乱流会干扰紧随其后的其他赛车所产生的气流,从而影响(减少)空气流动中所产生的下压力,这就会使紧随其后的赛车驾控受到影响,赛车有可能会打滑失控。
下压力 (Downforce):赛车的车身,车翼及悬吊系统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因空气流动的作用而产生向下的压力。下压力随着赛车速度的增加会产生的更强,从而使赛车的抓地力增强。
风洞 (Wind Tunnel):赛车在急驶的过程中,车身周围不同的风速会产生风洞。风洞对正在比赛中的赛车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是由专门的精密仪器来测量的。
排位 (Grid):赛车决赛时起跑的排列位置,是按照排位赛的比赛结果而排列确定的。赛车排列置于两赛车交错的行列,最前端的赛车领先下一辆赛车有8米远的间隔距离。
起跑排位 (Starting Grid):根据车手的赛车在排位赛的成绩来排定其赛车的起跑的位置。
竿位 (Pole Position):竿位又称为P.P.是星期六下午排位赛取得的名次而定,以赛车所跑单圈最快的成绩来确定车手在决赛起跑时最前面的排头位。
排位赛 (Qualifying):排位赛分为两部分,分别在周五和周六进行,每辆赛车只能做一圈排位。周五排位赛发车的顺序按照前一站比赛成绩(新赛季首站按上一年世锦赛成绩)。周六排位赛发车顺序按照周五排位赛得出名次的倒顺序,即慢车先排位,快车最后排位。决赛排位是以周六的排位赛名次成绩为准,第一名的赛车手决赛起跑位置称为竿位。
装备区 (Paddock):设在赛事赛道的起跑位附近,这是车队管理和休息区及运输车辆停放的地方。
维修区 (Pits):是所有赛车的车库,供赛车检修的地方。
维修道 (Pit Lane):经过特殊设计的在维修站前的通道,是赛车从维修站进入赛道或离开赛道返回维修站的通道。维修道是有严格速度限制的路段,一般速度限制在80-120公里/时速( 即每小时50-74英哩),不同的赛道有不同的限速规定。
停站 (Pit Stop):赛程中预定的后勤为维修区,是车手加油及换轮胎的地方,进维修站的时机及次数是每个车队比赛的重要策略。
光头胎 (Slicks):在干燥路面上使用的没有胎纹的赛车轮胎也称干胎。光头胎是于1998年的赛季前被有四条直纹沟槽的轮胎(干胎)给取代了,这些沟槽是用来降低赛车过弯道时的速度。
后勤维修人员 (Pit Crew):指在维修区负责车队的工程师和技师。
赛车号码 (Race Number):在新赛季之前FIA会根据前一年的车手排名,给予每辆F1赛车一个号码,此号码必须是很清楚地展示于车体的车鼻翼两侧,离地高度最少要有25mm。13这一数字西方人特别忌讳,因此13赛车号码,是没有的即没有被使用过。
安全车 (Safety Car):是一辆闪著**车灯的奔驰车,车身并贴有"Safety Car"的标志。安全车的驾驶者很有经验,车上装有与控制台联络的通讯系统。
F1的理论最高时速是多少
F1赛车的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但由于赛道、载油和轮胎的原因,F1赛车并不是地球上速度最快的汽车。
F1赛车不是用来创造最高时速的工具,而是体育器材。因此,F1赛车从一开始就不追求最高时速,而是追求最高转速。目前披露的数字显示,法拉利和宝马引擎的最高转速已经突破1.8万转/分。
此外,F1赛车要想取得最高时速还取决于赛道的条件,在世界上只有德国的纽布林格、意大利的蒙扎和比利时的斯帕三个赛道上可以实现最高时速,上述赛道也被誉为世界三大快速赛道。
在去年意大利大奖赛的排位赛中,舒马赫驾驶法拉利F2002赛车跑出时速352公里,而没有改动之前的纽布林格赛道时速可达360公里。
不过,出于安全原因,国际汽联并不鼓励F1赛车一再刷新最高时速纪录。此外,由于F1使用不规则赛道,圈内也只注重最快圈速和平均时速。一场F1大奖赛的平均时速可高达200公里。
F1赛道在建成之后,有一个设计时速,这多少也限制了F1赛车的时速发挥。比如,已经落成的上海赛道,设计最高时速只有327公里。
只有获得国际汽联颁发的“超级驾照”,才能参加F1的比赛。目前,全球持有“超级驾照”的车手只有30多人。
由于F1赛车的速度是方程式赛车中最高的,因此,车手只能通过先参加低级方程式比赛,最后过度到参加F1大奖赛。
F1赛车的超高速度对驾驶赛车的车手体能也提出很高的要求。车手在比赛中要克服的巨大困难是急加速、急减速和过高速弯道时带来的重力加速度。F1赛车产生的重力加速度最高为4G(超音速战斗机为6G)。
因此,车手在赛车中的位置是处于半躺状态,同时还要被六点式安全带固定在赛车坐椅上。
F1车手要想达到这种体能的要求,他们的训练方式与战斗机飞行员差不多,此外,他们平时要吃特制的食品,比赛期间要吃一些类似宇航员的液体食物,并在比赛中大量饮水。
目前的F1引擎输出都在700匹马力以上,最高的已经接近890匹马力。不过,让F1赛车跑出最快速度并不单依靠引擎动力。以超级GT赛车来说,有些马力输出已经近1000匹马力,但速度并不比F1赛车快。
原来,让F1赛车发挥速度的另一个关键词是“空气动力学”,简单的理解就是将飞机的设计反利用。因为300公里时速的赛车已经相当于小型飞机,让F1赛车在行使中如何紧贴地面,是工程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看到F1赛车的流线型车身、车身上众多的扰流翼以及巨大的前后定风翼,都是最大地发挥空气动力学的效应。
不过,这些扰流翼并不是简单地添加在赛车上,而是通过风洞试验和电脑处理得出的结果。因此,大牌F1车队都有各自的风洞试验室,并豢养着一大批世界上最优秀的工程师。
因此,一部F1赛车本身的价值并不高,但研发和制造赛车的费用是车队的一个巨大负担。有人比喻说,F1赛车速度每提高0.1秒,就要耗资上百万美元。
F1的油耗
听说F1赛车百公里耗油达60升,这可是个吃油的无底洞,一般轿车百公里耗油不过升。功率大,马力强劲,那能量的转换效率就打了这么多折扣啊,看来有得必有失!要是哪个车队能把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10个百分点那他所载的油量就可以降低10%,车轻自然跑的快啊,相信F1的工程师们会不断提高车子效率,不断改进和革新技术的,让F1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风向标!
F1法拉利车队的赞助商有哪些?
其实,F1的时速可以达到960km,只是,迄今为止,任何一个F1车手都没有打破过这个记录,最快的时速也就不过242.615km(还是用十个缸的时候呢)
不过,问过专家,法拉利曾经在一条超长直道测出800多的马力,够快。
F1赛车是世界上最昂贵、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包含了以空气动力学为主,加上无线电通讯、电气工程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很多新的科技都是在F1上得以最初的实践的。
参照法拉利F2006来做参数:
赛车型号
法拉利F2006
引擎代号
056
车身总长
4545毫米
气缸数量
8
车身总宽
1796毫米
气缸夹角
90度
车身总高
959毫米
气阀数量
32
车身轴距
3050毫米
引擎排量
2398毫升
前轮轮距
1470毫米
气缸直径
98毫米
后轮轮距
1405毫米
引擎质量
大于95KG
底盘结构
碳纤维蜂窝状复合底
阀门驱动
气动
变速箱
7挡顺序式变速箱(含倒挡)
喷射系统
Magneti
Marelli数字电子喷射
整备质量
600KG(含水、润滑油和车手)
点火系统
Magneti
Marelli静态电子点火
制动系统
碳纤维刹车碟
燃油
壳牌V-powerULG59
车轮直径
前后13英寸
润滑油
壳牌SL-0932
介绍一下F1里面的轮胎及其作用?
1、荷兰壳牌集团
荷兰壳牌集团,又译“蚬壳”,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海牙和英国伦敦,由荷兰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同时也是汽车燃油和润滑油零售商。业务遍及全球140个国家,雇员近9万人。
2、普利司通
普利司通公司是世界知名的轮胎生产商,1931年创建,销售区域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设有51家轮胎工厂,112家轮胎关联及其他工厂,而且拥有东京(日)、阿克伦(美)、罗马(意)、无锡(中)、横滨(日)、曼谷(泰)六家技术开发中心 。
3、玛涅蒂马瑞利
是一家总部设在意大利,在汽车工业领域,从事汽车零件、系统和组件的研发、设计与生产的跨国集团公司,在汽车零部件和高技术系统设计与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15个国家拥有49个生产厂、30个研发中心,共有25000名雇员,2006年的销售额为45亿欧元。
4、Brembo(布雷博)
Brembo(布雷博)公司是一家意大利从事高性能制动器系统和部件的工程设计、开发和制造的厂商。15年,法拉利开始在它的F1赛车上装备Brembo的制动系统,之后阿斯顿·马丁、雪佛兰、玛莎拉蒂和保时捷都开始装备Brembo制动系统。
5、SKF
SKF集团总部设立于瑞典哥特堡,是轴承科技与制造的领导者,业务遍及世界130个国家,每年生产五亿多个轴承,销售网遍布全球。目前拥有200家分公司、80家制造厂、41000位员工和8000家代理商和经销商。 SKF集团也是第一家通过ISO14001环保认证的轴承公司,此项认证涵盖17个国家共60多个制造单位。
F1各个车队相对应的各大汽车厂商是哪些
软胎:优点与缺点跟硬胎调过来. 中性胎:优点跟缺点就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所以比赛的时候选什么样的轮胎,跟战术、天气、气温等息息相关。 软胎、中软胎、硬胎、小雨胎、大雨胎、冰胎,旱胎好像中软胎最近不用了 软胎表面光滑,有四道痕印 硬胎表面也算光滑,也有四道痕印…… 小雨胎表面不是那么光滑,有一般汽车轮胎那样的花纹,也有四道痕印…… 大雨胎表面有花纹,没有痕印 冰胎到现在没见过,只有赛会允许才能使用 旱路的时候使用旱胎安装了小雨胎、大雨胎、冰胎的车后面的红灯会闪亮 比赛中只能用两种轮胎。一种是比较硬的,另外一种是比较软的。比较软的呢是轮胎上有一条白的纵方向的白线,很好区分的。干胎分硬胎,软胎 。硬胎比软胎耐磨,但是抓地力较差。软胎抓地力好但不耐磨。其他条件相同的话,一般使用软胎单圈可以比硬胎快0.5秒。湿胎分全雨胎,中性胎。全雨胎就是雨下的较大或赛道积水严重时使用。排水性能最好。中性胎在雨势小或赛道积水不多时使用。排水性能比全雨胎差。 通过轮胎增加比赛透明度 大中小 我们所能谈论的话题又少了一个。再过去的比赛中,我们经常在电视前胡乱猜疑车手们所选的轮胎,硬胎还是软胎?特别是雨过天晴的日子,“雨胎嘛,普利斯通的雨胎不错,舒马赫有机会拿冠军了……”这种谈话在今后,至少在今年是不会出现了。因为在去年我们就已经知道了一个事实,F1轮胎两大巨头之一的米其林在2007年退出赛场,也就是说今年只有一家轮胎供应商为11支车队提供轮胎。米其林的溃退不仅仅体现在F1赛场上,在世界拉力锦标赛上,米其林同样选择了离开,是否与米其林发生的意外有关?米其林的轮胎退出F1赛场单一轮胎供应商的现实不仅对各车队的适应能力是个考验,也给轮胎制造商本身造成了压力,因为每个车队的赛车设计、每站比赛的气候赛道环境甚至是每名车手的驾驶习惯都有所不同,针对各个车队提供的配方都有所不同,普利斯通同样面临着考验。前些天普利斯通出台了新赛季的轮胎提供,今年继续供应硬、中软、软和超软胎,以适应不同车队、不同赛道的需要,并在每站比赛前根据赛道公布两种轮胎供车队选择。首先,我们不会再对轮胎不同的品牌问题争论不休,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普利斯通如何解决对各车队的侧重问题。早在2004年,普利斯通就曾被部分小车队指责过于重视法拉利。尤其是目前至少有三支车队具有问鼎冠军的实力,那么类似问题将更容易暴露出来。2007年所有车队都将使用“透明”的普利斯通而普利斯通刚刚宣布的新政策则又进一步增加了轮胎选择的透明度,几乎可以说是把轮胎策略拿到了光天化日之下,使“阴谋”变成了“阳谋”。普利斯通的新政策是,通过标识区分当场比赛的软、硬胎。普利斯通将在两套轮胎中较软的那一套的外圈用一个直径3厘米的白圈做标识,这样,无论是其他车队或是观众,都可以知道赛车用的是什么轮胎了。我们以前曾多次见到的利用软胎多进站而寻求过弯速度,或者用硬胎少进站的战术从理论上看也都将失去作用。对于那些车队的战术专家来说,考虑更新的超车计谋是当务之急,对比赛本身,信息的透明度将令各车队实力趋于平衡,这也是国际汽联和伯尼想要看到的结果。而作为车迷,我们有可能——只是有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场上超车,而不是众所周知的“维修站”了。 蓝天卫士 软胎的摩擦系数大,车手速度容易发挥,很多人都这么说!但是摩擦力大起步时对速度的阻碍也就越大.速度如何发挥?没有速度,起步时如何抢位?为什么软胎抓地力最好?除下雨外,软胎是否适用于所有的F1赛场? 硬胎:优点是耐磨,可以让车子跑更长的距离.缺点是抓地力不好,车子的速度上不来.软胎:优点与缺点跟硬胎调过来.中性胎:优点跟缺点就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最快的F1赛车出现在哪一赛季
三大F1车队
意大利的法拉利车队、英国的迈凯轮车队和威廉姆斯车队被称为传统的三大F1车队。
法拉利车队(Ferrari)
创始人为恩佐·法拉利。车队总部在意大利马拉内罗(Maranello)。首次参赛时间为1950年。赛车底盘为F60,赛车引擎使用Ferrari Type 056,轮胎为普利司通。
截至2008赛季末,获世界冠军16次,分站赛最好成绩为冠军(209次),获得杆位次数:203,创最快圈速次数:218。
迈凯轮车队(McLaren)
创始人为布鲁斯·迈凯轮(Bruce McLaren)。车队总部在英国沃金(Woking)。首次参赛时间为1966年。车队赛车底盘为MP4-24,赛车引擎使用Mercedes-Benz FO 108W,轮胎为普利司通。截至2008赛季末,获世界冠军8次,分站赛最好成绩为冠军(162次),获得杆位次数:141,创最快圈速次数:136。
威廉姆斯车队(Williams)
创始人为弗兰克·威廉姆斯(FrankWilliams)。车队总部在英国格罗弗(Grove)。首次参赛时间是13年。赛车底盘为FW31,赛车引擎使用Toyota,轮胎为普利司通。
截至2008赛季末,威廉姆斯车队获世界冠军9次,分站赛最好成绩为冠军(113次),获得杆位次数:125,创最快圈速次数:129。
注意:许多现在的汽车企业都参与过F1赛事,如法拉利、贝纳通、麦克拉伦、威廉姆斯、雷诺、本田、丰田、宝马、索伯、乔丹、美洲豹、米纳迪、米德兰、红牛、红牛二队、阿尔法·罗米欧、马塞拉里、兰希亚、库珀、莲花、布拉伯汉姆。
马查、特利尔、超级亚久里、泰利尔、保时捷、飞箭、利吉尔、泰里尔、飞箭、斯图尔特、普罗斯特、保时捷、影子、三月、利吉尔、非迪帕尔蒂、奔驰等。
F1赛车风靡全球,比赛中为什么要频繁换轮胎?
整车的赛道记录多在2004年和2005年创造。
而引擎最大马力则是在1985年到1994年。
进入2000年来,由于经济飞速发展,且大车队投入不受限制,规则尚未大改动,F1的速度不断提升,到2004年法拉利的F2004几乎统治了整个赛季。
这一赛季,规则方面:设计规则保持稳定不变,可以延续上一年的赛车设计,从而更快。低鼻翼、高鼻锥、V10引擎、车身高度等等理念还没有被FIA禁止,给设计师很大的空间;赛中可以进站换胎加油,且不限轮胎数,也为车手们创造极速提供了条件。赞助商方面:由于禁烟令的临近,实力雄厚的烟草供应商(万宝路、韦斯特、七星)最后一年赞助各车队,大车队的财力几近达到巅峰,当时不存在经济危机,而FIA也没有限制车队研发的资金帽。轮胎方面:普利司通和米其林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为各自的车队打造顶级配置,根本没有现在适应轮胎衰竭的问题。车手方面:舒马赫处于巅峰,屡屡刷新纪录也是稀疏平常。
2005季。FIA规定抬高前翼,法拉利怠于创新,状态急跌。如今效力于红牛的天才设计师安德烈.纽维,在麦克拉伦经历了03、04年的双龙骨实验失败后,于05年打造出21世纪来单圈最快的F1赛车麦克拉伦MP4-20。时值莱库宁状态正佳,蒙托亚也勇猛异常,刷新了不少赛道记录。当然原因还是那些,更突出的一点是赛车设计的限制比之现在少了许多。V10引擎的绝唱加上轮胎的度身打造,空气动力学效应和机械抓地力发挥最大化等等,都为F1提速。
但在2006年后,特别是经历小舒马赫美国站撞墙、库比卡07年加拿大连续翻转惊魂一刻后,FIA决心不惜一切降低赛车速度。引擎限制到V8到引擎冻结;轮胎供应商放弃了竞争制,而用单一制;车身缩短、前翼不断的抬高、鼻锥不断降低、扩散器的禁令、底盘一体化;赛中不可加油、周末轮胎套数和种类使用限制……或多或少掣肘着F1的速度慢慢下降。一方面更加安全,一方面使比赛更胶着。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和欧债大大打击了大车队的后台资金投入,烧钱程度比之04、05年退烧许多。
至于20多年前,1988年塞纳和普罗斯特的麦克拉伦MP4-4近乎达到统治的巅峰。本田的V12引擎以及那个时代还允许的涡轮增压,再加上光头胎,使得那个时代的F1引擎声最为凶残,整车就像个野兽,与现在的F1不可同日而语。直到1994年黑色的伊莫拉周末,塞纳的死给了FIA和所有喜欢F1的人最响亮的耳光,人们才从追求F1极限速度的疯狂中惊醒,开始关心赛车手的安全问题。V12+涡轮的引擎从此绝迹。
不少人都喜欢看竞速比赛,飞驰的赛车,呐喊的人群,无一不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其中,F1赛车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定期举办的国际赛事,很多专业的赛车手都慕名而来,希望能与他人一较高下。在比赛中,赛车手经常提出要更换轮胎。究其原因,在比赛中车辆高速行驶,车胎磨损严重。为了能不影响赛车手的发挥,大家都会选择及时更换轮胎。
?赛车专用轮胎和普通家用轮胎有很多不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赛车专用轮胎用的材料与普通家用轮胎的塑胶不同,赛车专用轮胎使用热熔胶。这种材料的特点就是高温会熔化。而在比赛中,赛车高速行驶,车胎与赛道频繁接触会产生大量热量,这就导致轮胎与地面接触异常,容易在无操作失误的情况下出现路线偏移,甚至?滑胎?。 如上文所说,行驶了一段时间的赛车会更换轮胎。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赛车手可以不受设备影响,跑出超常的速度。在日常训练中,赛车手也会选择更换轮胎,并且尽快适应不同使用程度的轮胎,从而跑得更快,在速度上碾压对手,获得最终的胜利。维修站总是十分繁忙,进进出出的车辆都等着更换轮胎或者修理小毛病。 其实不只是轮胎,很多其他配件也经常被修理更换。比如方向盘,刹车,油门等。因为在赛道上,赛车风驰电骋,很容易出现。要想避免这类,不仅需要赛车手高超的技艺,也必须保证车辆的质量。如果刹车失灵,酿成的灾祸可想而知。所以赛车手对车辆的质量必须严格把关,不能让一丝一毫的小问题影响自己的行驶。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