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营销策略现状研究_吉利汽车的营销策略
1.我国汽车品牌的营销现状,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下吗?
2.吉利汽车售后服务差哪里能投诉
3.大嘴视点|吉利:让众人“仰望”,还是终陷于“失望”?
市场营销策略、品牌影响力。
1、吉利汽车在市场营销方面表现出色,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广揽人才,积极布局新能源市场,并通过推出知名子品牌如沃尔沃、领克等来扩大其影响力。相比之下,比亚迪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其品牌影响力稍逊一筹。
2、吉利汽车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相比之下,比亚迪在品牌知名度方面稍逊一筹。
我国汽车品牌的营销现状,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下吗?
这年头,最有才的不是作者,不是小编,而是多才多艺的网友。
又是每星期一度的网友精彩评论合辑,由于这周车坛发生了许多大事,这期的网友评论都相当有时效性,也有不少干货问题。如你也关心以下话题:
吉利与中航之间到底发生了啥?
手动挡思域到底有没有人买?
凯雷德也有人敢偷?
……等等
那就请看下去吧。
——
社长说:
吉利这种方式的营销还真不是抄别人,事实上敢这样玩的也只有吉利,除了这次与中航的侵权纠纷外,吉利此前还“碰瓷”中科院,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为旗下星越制造营销噱头,事后天文台直面指出吉利在中的杜撰行为。
不得不说吉利在营销上的激进程度,别的车企还真是望尘莫及。
——
社长说:
社长想展开下这个问题,电瓶车一般车身上的螺丝规格大概是M6口径,生产的扭矩标准大概是4.8级,抗拉强度为400兆帕左右,垂直承载力极限约为2.6吨。而汽车用的螺丝基本为M8和M10口径的,生产的扭矩标准大概是8.8级或10.9级(没有中间值,就是固定数字),一般来说这种级别的单颗螺丝承载10吨垂直力,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吉利确实有点对此“魔幻”宣传的意思。
只是超过4.8级以上的工业螺丝,都需要再次经过热处理,热处理的水平与实际垂直承载力极限挂钩,所以汽车厂商加工过后的8.8级/10.9级螺丝实际能不能达到级数性能,那得看汽车厂商的加工水平。如有说错,还请指正。
——
社长说:
兄弟说得确实在理,我们国内其实对虚宣传已有较为完善的定罪和处罚制度,奈何关于虚宣传的事情屡禁不止,尤其在汽车方面,轻则偷换概念或避重就轻,重则歪曲事实,总不能啥都指望类似315这样的重大节日曝光吧。但这类现象毫无疑问不会在短期内有较大逆转,所幸只是针对汽车,我们还是有不少用真实数据或积累用户反馈出发的媒体,这类媒体对大家认清or扫盲都势必有很大帮助。
——
社长说:
这里列清一下,吉利集团全资收购了沃尔沃不,但隶属吉利集团的“吉利汽车”确实无权直接使用沃尔沃的技术。只不过吉利当然也不是傻啊,如果不能用,那买沃尔沃回来干嘛呢,对吧。
吉利早期其实是有接受沃尔沃的部分技术转让,当中包括了博瑞用GMC平台技术。后期与沃尔沃合作研发的CMA平台,都是二者共同研发,且知识产权归吉利集团所有,CMA平台也确确实实是有用在吉利汽车的产品上。总的来说,吉利汽车和沃尔沃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
——
社长说:
参考2019年的一些知名车企营销费用:大众1759亿、本田1065亿、马自达499亿、丰田154亿、吉利43亿。先不着急,不同于大众丰田这类全球市场汽车企业,吉利侧重中国市场,我们按总年销量/总营销费用的比值来看,吉利的营销费用其实并不算高,目前吉利主要针对产品、技术、品牌形象三方面做对应升级,其实整个营销策略相比于全球化企业来说相对简单一些。
——
社长说:
问题是兄弟,你在赞美宝马之前如没和人谈利益合作,那你的行为并不会为你带来利益啊。只是豪越挂靠运20,确确实实能在营销层面为这款车带来不同的宣传效果。
——
社长说:
2009年,中航确实与长安汽车进行了合并,双方按实际资产折算确定各自股比(长安与中航大约8:2),届时包括哈飞汽车、长安汽车、昌河汽车等汽车品牌都归于长安集团,只是后来昌河汽车并未能很好融入,并在2013年转投北汽,哈飞汽车也每况愈下,只有长安现在依然经营良好。到了2018年,长安汽车董事会与监事会中,中航工业人员席位确实已经先后退出长安汽车,当中肯定也包括股权转让,所以说现在的长安和中航其实关系就不大了。
——
社长说:
才疏学浅的社长恰好查了一下六鳌所在位置,原来是是位于漳州漳浦的六鳌镇!这里社长要吹一波漳州地区的海边旅游,位于漳州东南角的东山县绝对是不容错过的海边风景,下边附上一张社长在漳州市东山县金銮湾拍摄的照片。
而沿海再上数十公里的六鳌镇所产的六鳌紫菜,则是荣登过《舌尖上的中国》,六鳌半岛三面环海,东临台湾海峡,寒暖流交融,水深潮通,水质清澈,因此鳌紫菜都是属于深海紫菜,比较罕见!如果社长有机会再次到闽,一定要亲身一试。
——
社长说:
就拿本田2018年的销量数据为例,当年本田中国全年共计售出了约140万辆新车,但手动挡的比例大概只有2.8%,而思域又占了其中的13.6%,相当于2018年国内卖出了5300辆左右的手动思域,而同年思域的年销量是20万辆……这当中有多悬殊,不用社长形容了吧。
这里顺带po一个数据,2018年,全球统计里只有一款车的手动挡卖得比自动挡好,那就是马自达的MX-5,其余车型甚至包括丰田GT86/斯巴鲁BRZ,也是自动挡更畅销的。怎么说呢,这位兄弟说的没毛病,倒立拉稀的概率还是非常低的。
——
社长说:
骐达是个很神奇的存在,别看它10万元左右的实际售价,它却是一款车长将近4400mm的两厢车,而且轴距达到2700mm(与雷凌、K3相当),它并不与POLO、飞度这类小型车直接竞争,也不和雷凌、卡罗拉这类紧凑型车竞争,而是夹在中间。因此骐达是少见地同时满足“A级车的空间,不到合资A级车价格”的合资轿车产品。
——
社长说:
不否认宣传效果还是很成功的,但这……广告也要讲究广告法不是么?吉利汽车属于广告主的角色。根据广告法第33条规定,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在广告中使用他人名义或者形象的,应当事先取得其书面同意。因此,吉利汽车作为广告主,原则上同样需要取得素材版权方的同意才可以使用该广告。
——
社长说:
哥们一看就是老车迷!确实在2010年左右再向前推算的时间里,凯雷德在美国的被盗率就是第一!一款$10万以上级别的全尺寸SUV常年被盗,你这让凯雷德车主们的脸往哪儿搁?尤其是买凯雷德的不是FBI等公务部门,就是黑帮大佬,但凡凯迪拉克想继续做他们生意,就不可能让这种事情继续。
终于在2013年左右,适逢凯雷德换代,凯迪拉克就顺带针对凯雷德进行了一系列防盗技术全面升级,这才让凯雷德终于不再位列于这个尴尬榜单之中。
有想上留言卡的社友们么?你懂怎么做的,给我们留言吧!各大平台都可以哦~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合车社立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汽车售后服务差哪里能投诉
说起目前我国汽车品牌的营销现状,我分别以五菱、吉利、福特、大众这四种汽车品牌来举例说明:
以五菱汽车为例,最开始五菱汽车就是以低端的面包车为核心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也是同级别神一般的销量存在的,一段时间五菱被誉为神车,载人拉货都是它的强项。作为曾经登上过福布斯封面的,被誉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车,五菱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它可以出现在青藏公路川藏公路上,也可以出现在城市的快速路上,还可以出现在乡间小路上,再就是出现在各大超市或者小卖店的门口,五菱用它的廉价与朴实赢得营销。这就是认准自己品牌的消费人群,为他们打造最合适的产品,这就是五菱汽车的营销策略。
? 吉利取借势营销的方式。自从收购了沃尔沃吉利在技术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吉利的想法是打造国产的性能车。这个领域在是真空的,没有一家国产品牌去涉足于这一领域。为了这个吉利打造了领克03+.这是一款纯性能车.二十万出头的价格四驱还配有2.0t的涡轮发动机全车内饰都是翻毛皮包裹加上富有科技感的内饰设计,可以说在同级别没有竞争对手。吉利最开始想的就是参加一场高端的赛事,通过赛事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营销。首个自主品牌参加WTCR就已经足够吸引大家的眼球了,结果还在赛事上夺得冠军的成绩,在当时真的是在业界内达到了轰动的新闻。同时这也就得到了全球的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福特品牌是一个将体验文化发挥到极致的企业,它有很多的用户体验活动。体验式营销可以让消费者更直接更客观地了解到产品的性能与品牌的文化,企业在对传统的产品进行包装销售的同时,辅以互动式体验、知识普及、文化宣传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消费者在为亲身体验而驻足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企业和产品的认知过程。
在新媒体背景下还需要有着重点,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大众在推出自己新车探歌的时候就用了这种营销。一汽大众新推出的首款城市SUV主要是针对年轻的消费者,车辆推出了多款鲜艳的颜色与之相对应,年轻人的生活是丰富的是五彩的。这是一汽大众首款SUV所以这也是一汽大众探索SUV领域的第一步,就像年轻人步人社会也是在慢慢探索中成长的,所以一起大众与我们一同探路前行。
大嘴视点|吉利:让众人“仰望”,还是终陷于“失望”?
汽车营销策略:打动消费者的四种策略 营销最常讨论的话题是:怎样才打动消费者?答案一般有两个:一是超级个性化产品,一是超级便宜产品,亦即物美价廉。不同的消费者需求不同,有的人一定要开劳斯莱斯、法拉利才能觉得尊贵;有的人开着拷贝版的美人豹同样也能自得其乐。 除了超级富豪,作为普通人,总是只能在喜好与财力之间做平衡和取舍,能买上一辆大致理想的车就当如愿以偿。但是“大致理想”的概念会比较模糊,细分下去会产生很多需求选项,包括已知的需求和未知的需求。所谓欲望无穷,在消费一辆车的时候,人的想法断然不会太少。那么,如何使消费者在决定购买之前有效打动他(她)呢? 那么,什么样的产品会对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冲击,并最终促使其在欲望与能力之间作出抉择呢?我认为,大致有四种情形,可能最快速地攻溃消费心理防线,并尽快作出购买决策。 1. 独一无二的个性化产品 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个性化产品,在某一细分领域内独占熬头。这样的产品符合特定的细分市场和消费群体,通常以特色、文化、品位、个性和品牌为要素。这样的产品,卖的就是感觉,也是卖稀缺。比如劳斯莱斯、迈巴赫、宝马等,个性出众,它们是身份、品位、偏好的象征和体现,市场向来不错;就是路虎、捷豹、斯巴鲁等,也因其独特的个性和卖点,深受部分人群的欢迎。这样的车一般不愁卖,对于有需求的消费者而言,似乎每一款车都有着神奇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他们的心灵。当然,达到这样的成就,可不是三五两年就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创新和积累,更需要不断地锤炼。 2. 无与伦比的的产品质量 如果做不出个性鲜明的产品,抓好品质也是一条路子。车子造出来,如果能保障一年不修,三年不坏,五年不出大毛病,那么,这样的耐用品质一定能得到认可。口碑传出去,客户必然纷至沓来。汽车是耐用消费品,如果做不到真正的耐用,很难想象离开品质基础,还能有品牌存在(品牌品牌,没品哪来牌呀?)。靠一锤子买卖赚钱的厂家,一定会被市场淘汰。靠产品品质取胜的品牌,卖点要素不外是功能、质量、安全和实用。作为消费者,目前还是实用主义者居多,这样进行定位的厂家,生意应该不错。比如普桑,外观形象向来不敢恭维,但是买它的人照样还是很多,大家都觉得它不容易坏,好修。这就是品质的力量。 3. 所向无敌的超级性价比 购买物美价廉的车是所有老百姓的愿望。在预算范围之内,买到最好的车型、最好的配置和最好的服务,这是大部分消费者的初衷。如果在产品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在实用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品牌一般不会成为首选要素,如果差一点的品牌在性能、配置上有绝对优势的话,相信这样的车型不会难卖。这一策略的卖点就是低成本、低价格、经济又实惠。当然,这个品牌的口碑要好一点才能做,否则,高不成低不就的,消费者还是会去担心品质和使用问题的。就目前而言,价格优势确实是难以抵挡的诱惑,尤其是在有品牌和质量保障的前提下。比如便宜到家的吉利汽车和比亚迪F3、华晨骏捷等,都有着相当不错的市场反响。 4. 关怀备至的个性化服务 如果做不出什么特色,又没有什么技术优势,甚至连产品质量还不一定能保障者,可以参考一下如何运用“个性化服务”来博得消费者芳心。这虽然是讨好和献媚的伎俩,但是屡试不爽。我一直认为,产品设计得好、制造得好,不要那么多售后服务不是更好啊。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客户满意,产品不出问题应该是客户最满意的。不过可惜得很,大多数厂家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如此也情有可原,一分价钱一分货嘛。但不知为什么,这两年汽车消费投诉猛增,尤其是集中在经销商服务质量低、服务态度差上。这个问题,除了经销商,厂家估计也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售后服务部门应该是赢利最多的部门,但是往往因为人员素质问题、企业短视问题等,致使客户埋怨、投诉甚至对簿公堂,真乃实为不智。何不运用服务部门,以服务为纽带,建立起有个性、有特色和人性化的服务品牌,把分散的客户凝聚起来呢?这样一种方式,不但可争取客户同情,树立客户满意,并留得住客户,还有可能带来新的生意。我就见过一个推销员通过服务好一个客户,带来10多个新客户的实例。个性化服务营销就是卖人情、卖人性和卖关系,通过各种服务流程、服务措施和服务渠道,解决客户的实际需要,并从中深度拓展出价值。厂家案例如“别克关怀”就是比较成功的,05年海马和福田的售后服务提升也是比较有影响的。对于经销商,可以开展
要说近几天国内车圈一大“火”,“吉利”应该是当之无愧。
故事的发生,似乎有些突然——据一位接近吉利厂方的业内人士表示,从“”项目敲定到正式发布,其间并未经历多长时间。
如果仔细追寻蛛丝马迹,自厂方在春节期间首次宣布“要推出中高端新能源系列”之消息伊始,到“”于2月23日正式登上前台,吉利总共也就只花了一个月——不可谓不“高效”。
当然,这难免也会带给不少业界人士一种“仓促上马”之感。
与此同时,吉利所选择的宣传“策略”似乎亦在从侧面对上述情况进行佐证——面对“:每个人仰望的星空”与“L7:来自的理想座驾”这先后出炉的两大厂方宣传语,不仅比亚迪仰望品牌和理想(L7)会顿感无语,一众路人也是“惊掉了下巴”。
毕竟,吉利可是中国汽车品牌中位列2022年销量三甲的“头部”车企,基本“节操”总是应该要有的吧?……如果说这样几乎没有“下线”的“蹭热点”之举是该品牌“筹谋已久、深思熟虑”后的行为——无论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敢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昨天(2月27日),长安汽车委托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向吉利汽车发出了《律师函》,直言吉利发布的“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
面对“宣传蹭热点”后又遭遇的“外观抄袭”麻烦,吉利汽车也迅速作出了回应——今天(2月28日),该品牌通过一纸《声明》,对“涉嫌抄袭,侵犯知识产权”等指责予以了全盘否认。
与此同时,该系列首款车型——L7也首发亮相、并开启预订。从产品定位和预计售价(20万元左右)来看,这款紧凑型电混SUV锁定的对手无疑是比亚迪旗下“爆款”、国内SUV细分市场新一代“神车”——宋PLUS DM-i。
回想早些时候,圈内人士还在讨论:为什么吉利在推“插混”产品时总是慢半拍、甚至一拍。现在,答案揭晓了——为“”让路。
再看当天的整场发布会,也犹如“工作报告”,对产品的核心技术解读则少之又少。或许,吉利也知道说得越细,人们就越会朝雷神Hi·P系统去“联想”,但“”又是全新产品系列——如果还用“老”技术,多少会显得有点“诚意不够”?……
其实,吉利完全可以表现得大方一点——比如:雷神Hi·P就是为了“”系列产品而提前布局的动力技术。经过帝豪、星越L等车型的检验后,这套系统性能充沛、稳定性强……当然,如果再加一些马力和扭矩参数上去,或许就更有说服力了。
至于“吉利”的宣传海报拉上“仰望”和“理想”,这无疑就更是一步错棋。
以“相爱、相杀”多年的“BBA”为例,虽然互为对手,但在广告内容和营销手段方面几乎都是“点到为止”;即使有时已较为“露骨”,但仍然会非常克制地不提及对方品牌名。
反观吉利,难道消费者真的会因为“你的理想,就是仰望”之类宣传语,就认为“比亚迪和理想不如吉利”吗?……
仅凭“心急火燎”,就能成事?
——车动力|雷铁军
从“中高端新能源系列”项目“火速”上马,到宣传语严重“碰瓷”、有失“大厂体统”,或许都映射出吉利当下面对国内新能源产品、尤其是混动车型细分市场的心态。
一个字:急!
面对比亚迪的一骑绝尘、遥遥领先,面对诸多“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对手的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看似早已通过几何、极氪、乃至于枫叶与睿蓝等品牌多方“布局”的吉利,却至今尚未在新能源产品的销量规模方面真正折腾出“名堂”。
另一方面,它又贵为中国汽车品牌中位列2022年销量三甲的“头部”车企,眼看在前述那条“制胜未来”的新“赛道”上迟迟无法提速,如何能够不急?……
不过,再急都不应该乱了“章法”,想“提速”也必须要有足够的技术积淀、甚至是“独门绝技”——面对比亚迪赖以成名的“DM-i超级混动”和“刀片电池”等“N种武器”,吉利不妨扪心自问一下:仅凭尚未收获足够认可与口碑的“雷神混动”,够看么?……
更何况,面对新能源产品时代的全新竞争格局,类似吉利这样“广撒网”的“多生孩子好打架”战术或许已经过时。
看看全球电动车“领头羊”特斯拉,其主销产品无法就只有Model 3和Y这两款车(本质上,也可以认为它们是一回事);再看看2022年Q4毛利率高达20%,远高于“霸主”比亚迪(毛利率5%左右)的理想汽车,L7/8/9的“套娃”玩法够不够简单、直接?……
所以,与其像吉利这样“多生孩子,吵吵闹闹”,倒不如真正沉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特斯拉和理想汽车的“少生孩子,闷声发财”。
只知道玩“文字游戏”、从宣传语层面去“碰瓷”理想汽车,吉利恐怕是“捡(Diu)了(le)芝(lian)麻(mian),丢了西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动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