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国产汽车当中,哪些车子的底盘和变速箱做的比较好?

2.两月大涨168%,长安汽车股价再创新高,长安为啥这么火?

3.奇瑞、吉利、长安的三大件质量怎么样?哪家车企更被看好?

4.上海有哪些做汽车配件比较大的公司?

5.国产十大减震器品牌

6.汽车电子篇:均胜电子(二)

长安汽车配件供应商名录_长安汽车配件供应商

飞机也有不少零件是咱国产的。汽车领域更是如此,你看奔驰宝马,大众奥迪,谁自己生产轮胎?都是固特异、马牌、普利司通、米其林什么的。

目前主流的车企只有少部分汽车零件是自己制造的,主要是车身零部件选择自己制造,像大梁、侧围、顶盖、地板等这些大型的钣金件。主要原因是这些钣金件制造难度较大,对整车性首先需要说明一点:自主研发指机型具备知识产权或各类专利技术,完全做到「每颗螺丝钉」都是自主制造的车企是不存在的;比如奇瑞就曾经被称赞过螺丝都是自己制造,然而这是绝对刚推出来时,宣称是轩逸的国产版,其三大件都是跟轩逸同祖同宗,油耗、驾驶舒适度确实达到了轩逸的标准,东风自己做了一个外壳套上去,大火了几年,后面轩当然购别人的也不是因为自己造不了,这里牵扯到研发成本,成熟度,稳定性,目前国产汽车包括汽车配件供应商基本上全品类都有,只是没有国外的先进而已,人家上百年的技术积没有国产汽车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现在汽车的繁荣,同时现在汽车的质量也非常的不错,国产主流品牌,都有了自主技术,比如说,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哈弗汽车,奇瑞汽车等等,都有。

自主研发的只有奇瑞,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东拼西凑在我国产汽车研发上和脚踏实地造好车中,奇瑞说第二没有那家有资格成第一。国产自主研发只有奇瑞,其他的都是组装。汽车厂商不可能去生产自己汽车所要的全部零部件,这也使得现代汽车零部件的购必然是全球化的。自然而然的车企也就成了“组装厂”。

在国产汽车当中,哪些车子的底盘和变速箱做的比较好?

新型冠状疫情曼延,造成50多个城市封城,重创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次序,包括工人无法顺利复工,还有汽车零配件的供应链中断,许多外资的车企已宣布暂时停工,而路透社引用金融机构标准与普尔(Standard?&?Poor's)的分析,受到冠状疫情冲击最大的车企,竟是大众汽车集团。?主要因为大众汽车集团有近40%的车子是在中国生产和销售,虽然集团在中国主要的工厂在湖北省武汉以外的地区,根据标准普尔本周三发布的分析报告,但由于对抗疫情,而实施限制人员外出,可能让工厂长期关闭。?

根据标普分析师的报告,大众的中国合资企业每年得向德国母公司支付大约30亿欧元的股息(约人民币230亿元)。而此次疫情让标准普尔下调对中国汽车市场复苏的预期,原本产业分析师预期去年中国车市衰退,2020年应该会有1%到2%的增长。?标准普尔也表示,日产汽车是此次疫情下风险指数相对较高的车企,因为在武汉有生产基地,而且日产近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成绩不佳。而本田也是首当其冲的品牌,因为本田在武汉也有生产基地,而且本田全球的销售和产能,有30%都是依赖中国。?

标准普尔也揭露另一个重大风险,也就是汽车零配件的供应链也将受到冲击,这也会间接影响到全球汽车产业,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博世BOSCH,在中国的生产比重相当大,预计将会受到沉重的冲击。BOSCH本周稍早曾表示,大多数BOSCH的工厂打算在未来几天内逐步恢复生产。?另一家全球性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法雷奥(Valeo),将把他们在武汉的工厂关闭时间至少延长到2月13日,法雷奥在武汉有三家分店,员工人数共有1900人。?

疫情的冲击已让许多车企因为零配件供应失调短缺,而被迫停工,像是?现代汽车前天就因零配备供应商生产的线束零部件短缺而关闭在韩境内工厂的生产线。而特斯拉上周也表示,由于工厂停产,上海生产的Model?3电动车,将会延后1周至1.5周交车,这将稍微影响3月的获利。

先前已停工的车企下周起可望逐步复工,像是华晨宝马,2月17日重启汽车生产。而?福特汽车与合资方重庆?长安?汽车在重庆和杭州的工厂在2月10日恢复生产。本田武汉的三个工厂的关闭期延长至2月13日。日产则考虑在2月10日之后的某个时候,与?东风?汽车司重启生产。?湖北?将工厂则2月14日以后开始生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两月大涨168%,长安汽车股价再创新高,长安为啥这么火?

国产汽车优秀动力传动总成与「平台造车」可参考以下品牌

品牌目录:

广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

要说国产汽车中哪个品牌的“三大件”水平高,相信总会有人联想到奇瑞;因为这个关键词该品牌的粉丝使用的最多,不过真正的技术研发型车企倒不是这家地方国企。如果单纯讨论发动机热效率的话,目前国产旗舰机型应当广汽集团打造,应用车型为广汽GM/GS/GA-8系汽车,这台机器获得过《能效之星》的高度评价。

2.0T-TGDI(4B20J1)型号的广汽第三代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0.23%(认证热效率)。这台机器的技术亮点在于GCCS燃烧控制技术,技术特点可以理解为通过进排气涡流,燃烧室结构设计,对喷油点火精度的控制,实现对于燃烧效率和进排气损耗的提升。

这台机器的动力储备高达185kw(净功率175)的最大功率,而最大扭矩已经高达390N·m(1750~4000rpm);在合资与进口汽车的同排量发动机,符合最高排放标准的选项里,似乎也只有菲亚特、宝马和通用LTG的同级机型水平相当,然而能做到质量足够稳定的似乎还要去掉宝马。所以广汽集团的发动机有资格成为国产汽油机的标杆,四代ATK-2.0T有42.1%的热效率哦。

综合实力-长城汽车底盘变速箱发动机

长城汽车被吐槽最多的是底盘,似乎哈弗H6老款逆向CRV的问题一直被恶意解读;殊不知这家车企早已实现平台与模块化造车,知名平台不仅有用于打造城市SUV的传统B系列,同时还有打造混合动力汽车的「柠檬平台」,以及打造硬派越野与皮卡车型的坦克平台。

在底盘研发与制造方面,长城汽车应当是自主研发的标杆;比如坦克300的非承载式车身,在装备三把差速锁的前提下,悬架结构也有前双A臂、后五连杆式整体桥的设定。其次可以参考哈弗系列使用的后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很多非用户认为这种结构不如多连杆,实际这是错误的理解。

趣味知识:多连杆悬架普遍指≤3连杆,参考瑞虎3/5与英朗等车,其使用的是双连杆但也这么定义。其实真正优秀的连杆式悬架结构,应当是以数字标注的4/5连杆,但是这种结构仍旧只是对驾乘舒适体验的提升效果较好。

对于需要适应不同多种路面的SUV或越野车型,后悬架用双A臂或双横臂是更理想的选择;因为这种悬架结构的横向支撑性比较理想,同时不需要过大的立体空间。那么在各种复杂路况中即可更理想的控制车身姿态,这就是H6/F7等车沿用双横臂的原因,SUV用它正正好。

亮点机型:4B15B型1.5T,4C20B型2.0T,4D20M型柴油动力2.0T,这三台发动机都是相当长的周期内的国产最强发动机。以汽油动力2.0T为参考,165kw/385N·m(1800~3600rpm)的动力储备仍旧是挺不错的,在量产发动机中仍旧算前三水平。

同时长城汽车还有DCT450型七档湿式双离合,可承受最大输入扭矩450N·m的级别足够高;重点是即将量产的机型包括9DCT,以及首款国产纵置9AT,发动机则有3.0T-V6。具备这些机器的长城汽车,无疑是燃油动力阵营中最全面的自主品牌。

OEM代工-长安汽车

亮点:发动机!长安汽车的综合技术水平同样不差,只是曾经缺少亮点机型与车型;而且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很少有能够“夺魁”的机器,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长安汽车弱。

东安6AT-平庸七档双离合-合格蓝鲸系列发动机-部分机型优秀

国产汽车中不仅有吉利汽车作为整车厂能研发6AT,长安全资子公司东安动力也有这种机型,只是使用的品牌比较少而已。常规变速箱中也有体验不错的DCT(双离合),湿式机型的质量稳定且换挡逻辑清晰,不过这些都不是核心亮点。

NE·系列JL473ZQ5-1.5T发动机确实不错,132kw/285N·m(1250~3500rpm)的水平,毫无疑问已经是国产1.5T-奥托循环发动机里的佼佼者了;至于外企的同排量发动机均无可比性,可以说目前有没有一台能够超越长城长安与比亚迪三大品牌的直喷机型。

所以长安汽车并不是没有技术,只是在产品规划方面的水平比较低,营销方面也是存在相当升级空间的。

重点:具备OEM代工贴标生产发动机,以及制造设备供应能力的车企并不多,在燃油动力汽车中长安汽车应当是自主品牌的独一份,新能源阵营则为比亚迪汽车。这两家车企都已经成为了很多整车厂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比如博格华纳与博世都与这些车企有过合作。

所以长安汽车即使不能在某个技术领域夺魁,但是综合实力仍旧是足够强大的;如果能够在产品规划方面更精准一些,这家车企很有可能是未来国营车企联盟的技术核心。

吉利汽车-中规中矩

一家车企想要成功,在投入技术研发的同时,还有对市场和用户进行科学的分析。吉利汽车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以看似不够丰富的技术储备,打造出最符合用户刚需的车辆,成为了国产汽车销量冠军。

CMA/BMA平台DSI/爱信6-8AT联合研发双离合P2.5架构混合DCT共享与自主研发直喷增压机

这些技术企业也都不错了,而且对于≤20万区间的快销车而言也已经足够全面;其中比较有亮点是共享沃尔沃的DriveE系列发动机,2.0T-T5高功率机型在星越上的表现还是挺好的。自主研发额4G18-1.8T用于8.0/13万区间的车辆上仍可接受,匹配自主研研发的变速箱至少有中规中矩的水平。

吉利汽车的成功在于车辆理想的设计,品牌形象的高水平包装,以及合格的技术与不错的品控水平。这家汽车就像是合资品牌中的大众与丰田汽车(产品水平更高),双线发力是成功必然的基础,这家车企非常聪明。

至于领克汽车应当为合资品牌,因为是沃尔沃亚太与吉利汽车联合成立,各自持股50%。所以领克可以当做“环保沃尔沃”看待,产品亮点在于设计风格,定位20万以下性价比尚可,超过标准则意义不大了。

电动混动·比亚迪

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国产汽车普遍有技术优势,其中比亚迪毫无疑问是行业技术标杆。因为目前没有第二家车企可以做到三电技术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做到在某个领域达到先进水平都已经很难,然而比亚迪的电机有最高%转化效率的机型,电池有优秀的镍钴锰和磷酸铁锂,电控系统IGBT功率半导体技术打破外企封锁,这些连与比亚迪合资的戴姆勒都做不到。

优秀产品主要有:

DM3.0混动平台E纯电驱动平台骁云1.5T-米勒发动机

仅仅这些技术就足够友商追赶很多年了,参考上市多年的唐DM,至今也没有哪家车企的同级车能够实现超越。

而骁云1.5T发动机也比较有意思,米勒循环理论上会让动力变差,因为压缩冲程会挤压回部分混合油气,消耗的燃烧减少虽然可以节油,但热能基数的减少也会降低动力表现;但是这台机器仍然有136kw/288N·m(1500~3700rpm)的高水平,在外企中目前找不到水平相当的米勒循环发动机。

总结:国产汽车能够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个方面,真正做到高水平的品牌并不多,上百个品牌中具备硬核实力与发展潜力的最多有5~10家,但是这就足够了。

未来应当会出现涵盖多个品牌的三大阵营,民营车企以吉利长城比亚迪为核心,国营车企以长安广汽一汽上汽奇瑞等品牌进行联盟;最后则是依靠代工厂生存的互联网新势力车企,在富士康、比亚迪、海马等车企陆续转型汽车代工后,这些思维活跃的车企也是有价值的。

奇瑞、吉利、长安的三大件质量怎么样?哪家车企更被看好?

在汽车市场之上,长安汽车无疑是汽车中相对比较低调的一家公司,然而就是这家公司却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股价182%的高增长,面对着股价再创新高,很多人都很好奇,长安汽车到底做了什么?为啥会引发资本市场的如此热捧?

长安汽车股价再创新高?

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为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阿维塔科技与华为在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华为HI商标授权等领域达成共识,双方将基于CHN智能电动车技术平台,合力打造系列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产品,至2025年将推出4款全新车型。据悉,基于CHN平台的首款车型阿维塔11已开启预订,并将于今年8月8日正式上市,年内实现交付。

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长安汽车多次表示,阿维塔是“唯一一个全系搭载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品牌”。不过,HI其实并不是车企与华为绑定最深的合作模式。据悉,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方式共有三种:最浅层的就是以普通零部件供应商身份参与,售卖鸿蒙操作系统、域控制器等零配件。

长安汽车到底该怎么看?

之所以长安汽车仍有如此好的表现,最核心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因为华为,虽然华为没有自己亲自下场去造汽车,但是华为凭借自己在技术层面,特别是软件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强势优势,让华为能够有非常强的能力去参与汽车产业链的生产,而对于各家车企来说,如果能够得到华为的青睐,往往就能够有一飞冲天的可能性。

所以对于长安汽车来说,长安汽车看到了自身和华为一起对于阿维塔品牌的共创,实际上对于长安汽车而言将会有更多的可能性。阿维塔这个品牌实际上帮助长安汽车有了更多的市场想象空间,由于阿维塔受到了华为宁德时代等众多巨头的帮助,从而进一步向市场带来了更多的空间,这才是当前长安汽车股市表现非常好的原因。

结语

对于当前整个市场来说,阿维塔有如此好的表现,也帮助长安汽车实现了有效的发展,毕竟长安汽车本身是一个相对比较传统的老牌汽车公司,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之中,其本身对于市场的想象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虽然长安汽车本身的利润水平还是不错,我们看到长安汽车一季度的利润表现也非常好。

但是这仅仅是长安汽车目前的一个状态,从长期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长安汽车面临的市场压力依然比较巨大,阿维塔这个品牌到底能够给长安汽车带来多少的优势,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上海有哪些做汽车配件比较大的公司?

奇瑞,吉利,长安可以说都是目前国产汽车品牌里面的主流品牌,也基本代表了目前国产车的主流技术水平。要说它们的三大件质量好坏和口碑,哪个更好?我认为,这几个品牌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基本都处在同一水准,各有优劣,很难说哪个品牌就有绝对的压倒性的技术优势。

就拿三大家来说,在发动机技术研发上,这三个品牌多多少少都是利用国外品牌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模仿,创新才得出来的所谓自主研发技术的,如果纯粹靠自己去研发发动机技术,这三家汽车品牌,不知还要搞多少年,才搞得出来;这就是现实,毕竟国外汽车工业发展领先我们几十年以上,差距是实实在在的。

有些人,看到某个国产品牌出了某款发动机,什么热效率达到多少,有多厉害,吊打这个那个的,我只能苦笑。他们不知道,这种实验室的账面数据与实际使用的实际数据还有多大的差距,现实中,打脸。当我们还在为一款发动机沾沾自喜的时候,我们去看看国外品牌的发动机早已是成一套体系了,从小排量到大排量的自然吸气和增压发动机,应有尽有;同时与之相匹配的变速箱也更成熟可靠,试问国产品牌有哪家可以做到?当然,这里不是吹国外的月亮有多圆,只是我们要认清客观事实,才能更好的提高进步,而不是盲目。

再说变速箱,手动挡和CVT变速箱,这里就不要讨论了,就拿技术难度更高的手自一体和双离合变速箱来说,目前国产品牌力有哪家有真正的核心自主技术可以研发制造出来的,并能得到普遍认可的?奇瑞目前还在用格特拉克双离合变速箱,长安还在用爱信的手自一体变速箱,而吉利通过收购澳大利亚DSI公司,生产AT手自一体变速箱。可见,在更高端技术领域,这三个品牌仍然任重而道远,等到哪天,大家都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后,才能更有底气。底盘方面,三个汽车品牌也多多少少都会借用外来技术进行升级改进,不管是模仿山寨,还是技术合作,还是聘用国外底盘专家,都是为了跟上技术的发展趋势。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质量,作为同是国产汽车品牌,其实有很多的汽车零配件都是有共同的零配件供应商的,只是说按照各自不同的技术标准要求,会有不同。但总体上来说,目前这几个主流的国产汽车品牌,在质量品质控制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相互之间差距已经非常小了,大家基本都在同一水准上,没有说你这个有绝对的高低好坏之分,重要的是自己首先要喜欢。

那这三家车企,哪家更被看好呢?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我认为最被看好的是吉利,其次是长安,最后是奇瑞,可能有人觉得不服,但现实就是这样。无论是从市场销量表现,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企业运营管理能力,还是市场品牌运作推广水平等方面,我们综合来做横向和纵向对比的话,我觉得这样的排名顺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

综上所述,奇瑞,吉利,长安的三大件的质量好坏和口碑,差距并不大,都在伯仲之间,没有哪个敢说有绝对的压倒性优势;至于说哪家更被看好,评价指标也不仅仅是看哪家技术谁更强;因为一个企业能不能走得更远,看的是企业的综合指标,方方面面缺一不可,把自己短板补齐,那桶水才能装得满。

以上看法,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学习,谢谢大家!

国产十大减震器品牌

华特汽配、联欧汽配、博迩森汽配、睿昊汽配、城邦汽配。以上厂家在汽配行业经验丰富,有良好的协调和生产能力,值得推荐。

1、华特汽配:华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厂区占地40000平方米,通过了ISO9002、QS-9000和VDA6.1质量体系认证。主营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天津丰田、南汽集团、海南马自达等厂家配件。

2、联欧汽配:创建于2003年,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公司系中国汽车工业进出口总公司协作成员单位,为国内车企提供转速表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水温表、感应塞等产品。并且通过了ISO9001:2008体系认证。

3、博迩森汽配:成立于1989年,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干巷张泾工业区,占地15000平方米。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神龙、南汽名爵等公司配套零部件,产品涉及汽车后视镜、转向灯板、注塑件、玻璃镜片等。

4、睿昊汽配:公司成立2008年,主要销售铠装热电偶、连接器及保险盒、胶带等汽车配件。配套与一汽大众、奥迪、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武汉神龙、长安福特、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的一级供应商及二级供应商。

5、城邦汽配:公司拥有四条生产线,配有全自动下线机、全自动动平衡机、全自动绕线机、自动插纸机、高温急变速试验台等各种检测仪器。负责给国内的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进行二级配套,主营有三菱、五十铃、尼桑、通用、等系列发电机。

汽车电子篇:均胜电子(二)

1、倍适登(Bilstein):始创于1873年,是蒂森克虏伯集团旗下子公司,为众多高端汽车公司提供减震器、空气悬挂原厂配套产品,同时也在售后市场提供原厂替换件与升级改装件。

2、LEACREE:隶属于成都联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始于2004年,是减震器知名品牌,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和销售服务。

3、猎虎:隶属于广州腾妮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集研发、销售为一体的贸易公司。

4、格柏威:隶属于广州格柏威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汽车底盘件的企业,也是国内品种齐全、品质领先的汽车底盘件专业供应商。

5、沃克瓦纳:隶属于广州骐扬汽配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新兴汽车品牌,主要在互联网平台销售。

6、卡迪宝:隶属于广州骐扬汽配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减震器等汽车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7、博玛仕:隶属于中山市博玛仕汽配商贸有限公司,专业做改良减震器已经10年了,用进口部件,内部用德国NOK油封,双向气压舒适型,改变了原车悬挂的坚硬,提升了舒适度、耐劳性和缓冲性。

8、万都:是中国地区与汽车底盘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主要客户群涵盖一些在中国运营的世界较大的汽车制造商,如现代起亚汽车集团和通用汽车,以及中国当地的主要汽车制造商,如吉利公司和重庆长安汽车。

9、东机工:立足本土产业蓬勃之势,依托日本技术支撑,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日立汽车株式会社精诚携手,历经两年规划布局,一家专注于汽车减振器及相关产品,集开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企业。

10、德斯顿:隶属于广州骐扬汽配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广受欢迎的汽车配件品牌。

均胜电子的第二篇为答疑解惑篇 (本文整理了从2018年收购完成高田安全业务以来,均胜电子的董秘在上交所平台对投资者的部分关键提问解答,以及2020年到2021年期间均胜与券商的一些电话纪要,从这些问答中,我们将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一些均胜未来业绩预期、公司商誉、业务整合、核心业务等关键信息):

1、公司目前是否与华为有配套合作?

回复:公司已与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开展了技术探讨与业务合作。个人补充:跟华为的合作:已经获得多款车型推进,分别在 2022 年四季度、2023 年二季度和 2023 年三季度推出量产车型(明年下半年会有第一款车型推出)。会在硬件、软件、中间件底层及应用层面和华为全面展开合作。鸿蒙的车载操作系统也展开全面合作。

华为合作进度:2021年6月开始逐步签订协议,目前已经拿到国内某自主整车平台订单,预计22Q4开始出货,同一客户另外一个平台是23Q1开始测评。现在长安的项目不是我们的产品,但后年年初开始华为的车产品90%都是我们提供的。我们和华为的关系是互为Tier1,如果客户是国内自主品牌,华为做Tier1,均胜做Tier2;如果是合资品牌,均胜做Tier1,华为做Tier2。双方分成接近5:5。 和华为合作未来有流量相关的收入来源,类似于手机厂商的流量收入,包括系统升级、应用开发者服务费以及流量共享费,实际上也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具体的分成比例还在谈。

2、关于公司商誉?

回复:没有商誉减值风险。商誉主要是收购美国 KSS 时产生的,后来收购高田,没有商誉。KSS 年年收入20亿美元,收购日本高田 之后,年收入变成了70亿美元。 均胜群英已经剥离,已经没有了商誉。 倒是因为汇率波动,可能会产生一些商誉变化。公司商誉均为以往年度相关并购项目产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公司严格执行国内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定期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由公司聘请的外部审计机构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相关的核查意见。根据已披露的历年审计报告结果显示,公司不存在商誉减值的情况。 公司依据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分析,将商誉按照业务板块进行分摊,主要包括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智能车联业务板块,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等。这些构成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业务板块为本公司基于内部管理目的对商誉进行监控的最低水平。

(1)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本公司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KSS形成,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5年财务预算和各区域适用的税前折现率预计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其中:美洲区各子公司为13.95%,子公司延锋百利得为13.70%,其他中国区各子公司为14.65%,其他亚洲区各子公司为10.08%),超过5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2)智慧车联业务板块:本公司智慧车联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TechniSat 汽车 信息板块业务形成,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3年财务预算和12.26%税前折现率预计智慧车联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超过3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3)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本公司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群英形成(个人补充:现在已剥离),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其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5年财务预算和11.46% 税前折现率预计智慧车联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超过5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公司对上述业务板块的可收回金额的预计结果并没有导致确认减值损失。

3、公司对于高田的整合是否已经完成,是否会继续产生整合费用?整合之后是以高田为主吗?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分别是多少?

回复:均胜安全在整合上的费用过去三年已经快20亿。在场地规划上我们已经完成整合,收尾部分北美有几个搬迁,今年一季度在主机厂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我们完成北美整合,整合费用为5000w,相比之前大幅减少态势。如果按预期(芯片解决 无疫情),整合完成没有大问题。在2020年期间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全球范围内安全业务板块的优化与整合工作。因疫情影响,上述整合的收尾工作将于2021年年内完成。 整合之后都是JSS,不分哪个部分的人。从比例上说,肯定是高田东西多,KSS的比例低。从管理层人员来说,之前用KSS和高田的管理层都不太行,现在外面招人,现在的管理层都是在行业里面工作很久的,这个管理层从去年年初到现在是稳定的。现在子公司层面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等流程走完之后,我们就会公布。这是均胜安全成立到现在第一次股权激励,还是比较有意义。 2018年至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3,899,536,583.98元、3,533,430,589.38元、3,210,258,381.51元。

4、特斯拉供货量情况?

回复:MS 单车价值高一些,MY、M3 单车价值低一些,不一样的车型,供应的产品不一样。向特斯拉全系全球配套包括方向盘、主驾驶气囊、副驾驶气囊、头部帘式气囊、座椅侧气囊、膝部安全气囊和整车安全带等被动安全模块,同时也给特斯拉配套高压电切断器和前发动机罩举升器。此外,均胜电子还为特斯拉提供动力管理系统传感器和车窗控制器等,下一步将积极竞标高压充放电系统、饰条以及V2X软件系统等产品。单价根据车辆配置而不同,从数十到数百美元不等。公司的安全事业部在临港也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与特斯拉中国展开全面合作。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争取相关领域的新订单。

5、公司在电动 汽车 做了哪些布局?

回复:作为国内最早布局 汽车 电动化的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公司一直保持着在该业务领域内的领先地位,凭借在新能源 汽车 电池管理系统领域的多年积淀,公司具备为新能源 汽车 提供完整的充配放电系统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自主开发的电池管理系统已成为行业标杆产品之一。公司为保时捷Taycan电动车型、宝马纯电动和混动车型、奔驰混动车型、吉利等重要客户持续提供新能源动力管理产品,为日产、福特、上汽通用等部分车型提供的相关产品也已于2019年陆续量产。此外,公司也为大众 汽车 MEB平台,奔驰MFA2平台相关车型提供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6、公司HMI和车联网业务有没有国内客户?公司有DMS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产品吗?

回复:公司研发的智能驾驶人机交互系统早已商用于全球主流品牌车商,比如,奔驰AMG车型、宝马的中控系统、奥迪MMI系统和保时捷中控系统等。公司能提供完整的方向盘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将多种传感器和智能系统集成到方向盘上使之成为具有智能感应和检测功能的供应商。其中,公司控股子公司均胜安全自主研发的驾驶员状态检测系统,包括驾驶员监测系统(DMS)、多区离手检测方向盘和视觉提醒灯带等感应技术,为自动驾驶场景提供重要支持,曾获得2018年度《美国 汽车 新闻》PACE奖。

7、公司旗下车联的V2X项目已经量产多时,请问现在有没有对接具体的整车厂家,形成大规模量产?如果没有,那么公司的V2X产品在以后的新能源和5g时代是否具备真正的领先行业的优势?

回复:公司产品可实现V2V、V2I、V2N的信息交互,提供自动驾驶决策支持,并交互车辆运行及管控信息。首个5G-V2X车载项目有望明年量产,集成高精地图、厘米级高精定位、高精摄像头、V2X等融合算法,其结果可直接输出给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

8、美国准备征收 汽车 零配件关税,对公司是否有影响?

回复:公司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都拥有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各区域业务主要以“就近生产、就近供应”原则为主。例如,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都基本供应给国内客户,出口至美国的产品收入占公司总收入金额比重约为1%,受全球贸易摩擦影响较小。

9、kss有些关键配件(如芯片)需要向美国公司(如高通)购买,中美出现贸易摩擦,是否会受到影响?

回复: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和客户全球分布,公司拥有强大的垂直一体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能够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处主要生产基地,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基本都能实现本地化购与配套销售,跨区域的业务并不多,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直接经营层面影响不大。

10、公司什么时候停下并购的脚步,好好的整合和管理现有?尽管王董的团队对资本投资这块得心应手,雄心壮志的要在十年之内要做到 汽车 零部件行业全球数一数二,但是否觉得现在的整体规模已经有些庞大了,并购的步子走得太急了些,并购来的可都整合良好尽在掌握?

回复:2018年4月完成对日本高田公司除PSAN以外主要资产的并购,公司已将KSS公司和高田公司除PSAN业务以外主要资产整合为均胜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理顺管理架构和各区域业务,均胜安全已形成总部和四大区域(中国、欧洲、北美和其他亚洲地区)的两级管理体系,整合顺利推进。自交割之日起,均胜安全已获得大众、宝马、福特、日产等全球整车厂商新订单约50亿美元。均胜安全将继续保持To be the global leader in mobility safety!的愿景,为市场提供安全有效的 汽车 安全解决方案。均胜安全的经营目标保持65-7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和全球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在整合方面,主要产能和优化工作将在19年上半年完成(现在推迟到2021年年内完成),公司将在重点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运营效率。

11、均胜安全的目标?剥离均胜群英的投资收益?

回复:均胜安全的经营目标保持65-7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和全球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均胜群英20亿出售,投资收益8亿元。但是 2020 年仅收到 12 亿,投资 收益5亿元。剩下的8亿元,要等到业绩承诺完成后逐步确认。

12、收购高田后公司和均胜安全的负债情况如何?

回复: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处于一个行业平均水平,和伟世通等国际厂商基本相近。有息负债上,母公司上为并购和中票短融,子公司上(包括均胜安全)为日常经营的,未来几年在我们净利润提升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会下降。

13、请问RMB贬值对公司利弊?公司有美元借款吗?

回复: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和客户全球分布,跨区域的资金流转不多,RMB贬值对公司直接经营层面影响不大。另外,在合并报表层面,RMB贬值将会使公司外币业务在合并报表过程中折算成人民币的数值变得更大。

14、收购高田的资金来源何处?

回复: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资产购买,同时引入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共同参与。均胜安全还将引入全球战略投资者,以满足公司全球管理、业务全球整合及资产购买资金需求,同时相关商业银行提供了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团用于支持本次资产购买,以完成交易。

15、公司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我们的核心壁垒有哪些?

回复:公司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均为全球 汽车 零配件巨头,如博世、大陆、奥托立夫、德尔福、哈曼等。面对复杂而激烈的行业竞争,均胜持续围绕“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三个主题,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 汽车 安全和电子领域已成为全球顶级供应商。具体表现为: - 拥有完整的驾驶舱电子和安全产品解决方案,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 具备完整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全球拥有三大主要研发中心,分部位于中国、美国和德国,工程技术和研发人员的总数超过3000人,在全球拥有超1500项专利,掌握 汽车 安全和电子领域的核心技术,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石; - 公司与主要整车厂商客户已形成稳固伙伴关系,积累了庞大的优质客户,主要客户已涵盖宝马、戴姆勒、大众、奥迪、通用、福特等全球整车厂商与国内一线自主品牌;并通过购买高田主要资产,成功进入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供应体系。 - 拥有强大的垂直一体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能够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5个主要生产基地,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已实现全球化; - 在中国市场有较强优势,将全球的技术水平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更加灵活务实,有众多优秀的本土合作伙伴。

16、对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年全年的业绩预期大概是多少?

答:Q4是环比改善但同比继续有压力,Q4预计还是受宏观环境、芯片短缺及原材料涨价影响,预计继续承压。全年预计实现收入460-470亿,与20年基本持平,22年预计收入将同比增长20%以上。

17、2021年第三季度亏损的原因?

答:Q3出现亏损主要还是由安全业务引起(均胜安全),行业缺芯导致欧洲、亚洲相关主机厂相继削减产量或停产,同时原材料和运输成本涨幅较大,均胜安全毛利率下滑至10%;同时,均胜安全为17年收购日本高田业务所来,还处于整合期,21年截至Q3整合费用为1.1亿,全年预计2亿,今年将完成所有整合。今年净利润还是会承压。

18、2022年的业绩指引?

答:大致和10月发布的持股差不多,今年预计收入差不多460-470亿,预计明年收入保守在510亿以上,增速在10%左右吧。净利率还是预计2.5%左右吧(个人补充:那明年就是差不多12个多亿的利润),22/23/24净利率预计2.5%/3.5%/4.5%吧,当然还是会看具体情况来调整。明年的趋势预计还是会从低到高,上半年芯片预计会逐步缓解,希望到Q2会有实质性改善吧。

19、2021年 汽车 电子业务情况?以及增长点在哪?

答: 汽车 电子: 前三季度表现出色,实现收入92亿,预计全年实现收入120-130亿(个人补充:已经在往整体营收占比30%努力了),全年同比增长20%-30%,预计实现净利润6-6.5亿。 汽车 电子包括智能座舱(硬件由均胜普瑞事业部,主要是机电一体化;软件来自均胜智行事业部,主要是域控制器)、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新能源业务主要是BMS(电池管理系统)系统。前三季度智能座舱实现收入70多亿,新能源实现15亿。 增长点主要是: 我们今年前3季度就拿了270亿订单,在收入上就有持续体现。当然这里面客户数量扩展的不多,主要还是客户里面新的平台周期、品类周期,例如大众,之前大众是没有智能座舱业务的,当大众开始做这一块业务的时候,直接给了我们100亿的订单。

20、 汽车 电子单车价值?

答:域控制器截至现在是26.5亿,占整个 汽车 电子收入的29%,但我们的域控制器收入应该是国内第一, 汽车 电子的产品都是基于域控制器而来。明年我们有30%收入是来自屏幕相关,我们的屏幕主要是来自夏普、JDI等,但这里面最核心的还是域控制器,没有这个我们就没办法拿这么多单。现在域控制器大概1500-2000元左右,屏幕每寸100元。

21、安全业务的3-5年的量化指引?

答:目标是全球第一。绝对份额此消彼长,就我们和奥托立夫。35-40%的区间我们认为。订单方面我们一直很饱满,订单变少不是因为拿不到订单,而是选择性的那,我们要符合我们毛利需求的订单才去做。整合能力方面,我们全球优化了2w多人,中国我们还在继续投入,各个工厂都在投入产能,产能和订单我们希望匹配上,逐步释放。今年一定要完成整合,最终结束。安全业务在挪动产线的时候,我们是需要主机厂的认可的,他们要重新验厂的,但是因为疫情隔离或者没法来,所以验厂节奏是拖慢的。

22、中科创达和均胜的差异?公司当前芯片主要用的谁的?

答:创达不是Tier1,他没办法做我们做的事情,他更多的还是和高通在芯片落地层面来展开合作。如果我们和创达合作,那他们应该属于我们的供应商角色。芯片主要用的瑞萨,但是也支持高通芯片。

23、和国内造车新势力有没有开展合作?公司的域控制器优势?

答:国内三家新势力都有合作,目前还没有开展域控制器的合作,其他的产品都有提供了。域控制器首先是硬件制造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没有硬件就没有载体。其次才是软件,我们的域控制器是从93年就开始开展业务,从收音机、多媒体到座舱再到智能座舱,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研发体系和客户关系。为什么当时我们能进入大众供应体系,也是因为有比较成熟的开发系统,能够支持大众在域控制器的一些要求。

24、 汽车 电子里面的品类未来占比如何?公司在下游客户里面的份额占比如何?

答:目前看还是会保持现有占比吧,智能座舱占大头,新能源管理和智能驾驶占比会比较少,从整体上来讲软件肯定是占比更多的。目前在前5大客户的份额都有50%以上,未来估计份额也不会下降。我们和客户的客户关系绑定关系还是比较紧密的,而且客户更换供应商会比较麻烦,长远看这个份额不会下降。

25、均胜智能研究院情况?

答:成立于今年七月份,成立目的是对公司自动驾驶技术积累和量产输出提供支持。现阶段有一个合作伙伴(不方便透露),形成两套基于芯片平台的域控制器方案,也在海外合作伙伴审慎沟通,希望基于他的平台进行自动驾驶的开发。均胜的优势在于有比较好的客户及对供应链把握的。 分享三个判断: 1、现很多在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开发是重复的倒轮子,如果没有量的积累,不论是前期的研发成本和投入还是后续升级都会出问题。只有少数核心的 tire 1和 OEM 能够形成基础的方案,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形成完整的域控制器方案。像特斯拉公布它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但是不会对我们的业务造成大的冲击。 2、即使在 tire 1 也只有具备一定订单量才能把域控制器持续的做好,因为这是本身架构的改变,及算法和硬件持续迭代升级的过程。 3、自动驾驶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只有在全球化的平台和实现高智能驾驶和域控制器整体平台化的量产和搭载,并且形成系列车型方案才是自动驾驶在市场占有率和营收上的春天。现在有了萌芽,至少还要两到三年的开发周期。基于上述三个判断,均胜现在做出研发投入,我们预计明年下半年能形成一个软硬件耦合的解决方案。

26、当前订单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自主品牌的订单如何?

答:我们现在对中国的投入是很大的倾斜,1)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2)去年下半年我们筹建了中国总部的2个研究院,我们希望走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整个全球的 汽车 以欧系和美系为主,所以研发基本也是跟着他们做研发,从17-18年开始,中国零部件企业的话语权变大了很多,中国整车也开始话语权强起来。所以我们加大了中国的投入,一个是面向NEV,一个面向智能技术的研究院。我们和蔚小理做DEMO、RSQ,有一些量产的订单,现在在做一些更加前瞻的项目研发。

27、MEB和Tesla的订单?

答:订单饱满。特斯拉不方便公开评价,有保密协议。MEB的量挺大的,智能座舱HMI和车机我们做,另外,MEB有3个域,其中座舱域是我们做了不少的模块。电控方面,BMS我们是主要供应商,欧洲和国内都是。安全类产品,也离不开我们,加总金额是不小的。在不同的车系的产品组合供应不同。

28、公司对图达通进行投资,并通过均联智行跟图达通合作,目前跟图达通的合作模式? 答:我们一月份在Pre A轮投了图达通,但是占比比较少,不会像以前一样做太多海外收并购。从产品上说,激光雷达是智能驾驶方向的重要入口,越来越多的车逐渐使用激光雷达。我们旗下的均联智行为图达通做一个产品的落地,不仅仅是代工。因为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它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sample,但是他没有相关的tier 1的经验。制造、测试相关的收入落在均联智行里,产品本身的收入是落在图达通上。 单车价值量来看,唯一被允许能说的是低于五位数。这款激光雷达本身300线,距离500m,比即将量产的其他激光雷达远得多,精确的多。我们投资的比例比较低,个位数的投资比例,不会占据均胜电子太多的现金流。

29、 汽车 安全产品全球第一的奥托立夫在疫情表现很不错,如何看待?净利率追上奥托立夫需要多久? 答:行业主要竞争者奥托立夫,毛利率水平常年来看大概有2~3个点的差异。过去差异性比较小,最近收了一些公司之后,差异大概拉到了三个点左右。奥托立夫做的重组,一季度恢复态势已经超出19年的最高水平,三费用降到4.%。这是一个是非常好的状态,我们会学习在经营上的优化,缩小与其差距。我们前进动力很强,改善空间也非常大。追赶奥托立夫,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今年整合基本完成,费用较大幅度下降。去年耽搁了一些进度。总体23年前完成这个目标充满希望。

写到最后,用均胜2021年6月份电话纪要中,均胜自己的一段文字结尾:

因为我觉得均胜电子其实就两个逻辑,一个是均胜安全业务逐步恢复,带来EPS的增长。均胜安全现在已经占到75%的收入,整合慢慢结束,订单结构开始替换,利润就会起来,上升1个点,利润增长就是税前5个亿,均胜安全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方向;另一个是智能化,目前围绕智能座舱展开,未来会围绕智能驾驶来突破。我们现在智能驾驶产生收入的第一个是5G-V2X,我们是全球第一个量产5G-V2X的。我们预计这块会带来将近1个亿的收入。还有一块收入来自于年底开始的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做落地的,这个技术不是我自己的,这两个都是智能驾驶的核心,这些都是点,我们未来把点连成面,首先需要我们需要一个平台,以前大家不理解或者忽视的地方会让大家逐步看到。因为以前A股里面智能化的标的说实话不多。

$均胜电子(SH600699)$ #股票# #股票 财经 # #投资理财# #均胜电子#